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累计总销量已突破24 万辆,其中主力车型小米 SU7 贡献了绝大部分份额。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车型销量表现
1. 小米 SU7:销量主力与市场地位
- 交付量: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量达20 万辆,其中 2024 年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约 6.32 万辆。
- 订单与产能: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未交付订单仍超过 18 万台,以当前每月 3 万台的交付速度计算,需约半年时间消化积压订单。
- 市场地位:
- 季度表现: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销量位居新势力车销冠,远超第二名小鹏 MONA M03(47,130 辆)。
- 月度表现: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单月销量达23,728 辆,连续五个月销量超 2 万辆,稳居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榜首。
2. 小米 SU7 Ultra:高端市场试水
- 定位与销量: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的 SU7 Ultra(起售价 52.99 万元)主打高性能与豪华配置,上市首月在一线城市销量显著,例如深圳、北京、上海分别以 325 辆、250 辆、247 辆位居前三。
- 市场影响:尽管 SU7 Ultra 销量尚未单独统计,但凭借其 1500 马力、碳纤维车身等配置,进一步提升了小米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吸引了高净值用户群体。
二、产能与交付进展
1. 产能提升
- 工厂布局:小米汽车北京工厂通过双班制生产,月产能已提升至2.4 万 - 2.5 万台,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进一步扩大。
- 交付速度:2025 年 3 月交付量突破2.9 万辆,4 月预计达3 万辆,创历史新高。
2. 订单与交付矛盾
- 订单积压: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订单量已超32 万辆,但实际交付量仅 24 万辆(含下线未交付车辆),产能瓶颈导致交付周期长达49 周。
- 应对措施:小米通过优化供应链(如新增宁德时代电池供应商)、调整生产计划(如优先生产高利润车型)加速交付,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消化订单。
三、市场竞争与战略布局
1. 国内市场
- 竞争格局:小米 SU7 在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区间与比亚迪汉、特斯拉 Model 3 等车型直接竞争。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以23,728 辆的销量远超比亚迪汉(10,444 辆),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的 “黑马”。
- 渠道扩张: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65 城开设235 家门店,4 月计划新增 33 家,覆盖保定、汕头等 7 座城市,进一步下沉市场。
2. 海外市场
- 试水阶段:目前小米汽车主要通过黄牛渠道出口至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单车利润高达 3 万 - 6 万元,但官方尚未正式进入海外市场。
- 长期规划:雷军表示,小米计划 2030 年前进入欧洲市场,依托小米之家全球化布局(计划 5 年内在海外开 1 万家门店),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四、财务与品牌影响
1. 财务表现
- 收入与亏损: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收入达328 亿元,但全年净亏损约62 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约4.53 万元,主要因研发投入与产能建设成本较高。
- 盈利预期:随着产能提升与规模效应,小米计划 2025 年冲击35 万辆交付目标,预计毛利率将逐步改善。
2. 品牌价值
- 保值率:小米 SU7 创始版车型在二手市场保值率高达91%,远超特斯拉 Model Y(约 70%),凸显其市场认可度。
- 用户口碑:SU7 凭借智能驾驶、HyperOS 系统等科技配置,以及小米生态链的联动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与科技爱好者。
五、未来挑战与展望
1. 产能与供应链
- 关键瓶颈:芯片短缺、电池供应波动等问题可能影响交付进度,需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
- 产能目标:2025 年计划生产45 万辆(SU7 占 35 万辆,新车型 YU7 占 10 万辆),但需确保二期工厂按时投产。
2. 产品矩阵
- 新车型规划:油电混合动力 SUV 小米 YU7 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 15 万 - 20 万元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 技术迭代:小米正在研发更高阶的智能驾驶系统与固态电池技术,以保持技术领先性。
3. 市场竞争
- 新势力品牌:小鹏、理想等品牌通过降价与产品迭代(如小鹏 MONA M03、理想 L6)抢占市场份额。
- 传统车企:比亚迪、吉利等加速新能源转型,推出高性价比车型(如比亚迪海鸥、吉利银河 L6),加剧价格竞争。
总结
小米汽车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凭借 SU7 的高性价比与品牌号召力,快速跻身新能源汽车市场头部阵营。截至 2025 年 4 月,累计销量突破 24 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产能瓶颈、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盈利压力仍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随着新车型推出与产能释放,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交付目标,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向全球前五车企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