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产量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产能规划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显著提升。根据最新公开信息,小米汽车的产量数据及未来规划可归纳如下:
一、当前产量与交付进展
- 2024 年累计交付量
2024 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全年交付量达 13.5 万辆,其中 10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11-12 月通过产线调整实现月产量 2.4 万辆,产能利用率接近 200%。这一成绩远超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 万辆 / 年),显示出小米通过双班制生产、供应链优化等措施实现了产能跃升。
- 2025 年第一季度表现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达 2.9 万辆,创历史新高;第一季度累计交付量超过 7.46 万辆。结合产能爬坡节奏,推测同期产量约为 7.5 万 - 8 万辆,其中 3 月产量可能接近 3 万辆。这一数据表明小米汽车已进入稳定量产阶段,产能瓶颈逐步缓解。
- 新车型量产进展
- SU7 Ultra:作为高性能版本,SU7 Ultra 于 2025 年 3 月启动交付,上市 10 分钟订单突破 3680 台。目前产能主要由一期工厂支撑,其交付周期仍需 21-29 周。
- YU7 SUV: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该车型将由二期工厂生产,预计不会影响 SU7 的交付进度。
二、产能规划与工厂建设
- 现有工厂产能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通过产线优化,2024 年实际产能已达 25 万辆 / 年。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届时两座工厂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若实行双班制生产,满负荷产能可突破 40 万辆 / 年。
- 未来产能扩张
小米已启动工厂三期规划,计划将二期工厂面积从 53 公顷扩展至 105 公顷,进一步提升产能。此外,武汉零部件基地的投产(如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将强化供应链支撑。
三、2025 年目标与挑战
- 交付目标上调
雷军在 2025 年 3 月宣布,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产能提升信心,预计 SU7 与 YU7 的双车型策略将贡献主要增量。
- 产量潜力
行业分析预测,小米汽车 2025 年实际产量可能达到 45 万辆,其中 SU7 约 35 万辆,YU7 约 10 万辆。这一目标需依赖二期工厂产能释放及供应链稳定性。
- 挑战与应对
- 供应链压力:尽管产能提升,部分车型(如 SU7 Pro)交付周期仍长达 11 个月,需进一步优化零部件供应。
- 新车型爬坡:YU7 的量产进度将影响全年目标达成,目前试生产进展顺利,但需关注上市后的产能爬坡速度。
四、技术与战略支撑
- 智能制造升级
小米工厂采用自动化率 98% 的冲压车间(行业平均 85%),并引入自研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降低电池成本 12%。这些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
- 全球化布局
小米计划 2026 年在印尼、墨西哥建设 KD 工厂,规避贸易壁垒,为海外市场扩张铺路。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累计产量已突破 20 万辆(含 2024 年 13.5 万辆交付量及 2025 年第一季度约 7.5 万辆)。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及新车型上市,预计 2025 年全年产量将达 35 万 - 45 万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未来,产能释放与供应链管理将是小米汽车持续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