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财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06:55:40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根据小米集团 2024 年财报及最新数据,小米汽车业务在首年交付量、毛利率改善及战略布局上展现出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产能瓶颈和行业竞争的挑战。以下从财务表现、业务进展、行业对比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财务表现:规模扩张与盈利曙光初现


  1. 营收与亏损
    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划归为 “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营收达 328 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 9%。尽管全年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平均单车亏损约 4.53 万元,但亏损呈明显收窄趋势:第四季度亏损仅 7 亿元,占全年亏损的 11%,毛利率从第二季度的 15.4% 攀升至第四季度的 20.4%,已接近理想汽车同期 20.3% 的水平。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 —— 第四季度交付量达 6.97 万辆,占全年销量的 51%,单季营收 167 亿元,贡献全年营收的 51%。
  2. 毛利率与成本控制
    小米汽车全年毛利率 18.5%,高于特斯拉 2024 年汽车业务 17.9% 的毛利率。其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整合能力:通过与宁德时代、弗迪电池等头部供应商合作,以及长三角区域化集群布局(如宁波万安科技、台州拓普集团),小米实现了关键部件 99.3% 的良品率和 28% 的物流成本降低。此外,小米汽车的研发费用通过手机和 AIoT 业务均摊(2024 年集团研发投入 241 亿元,汽车占比约 54%),进一步优化了成本结构。

二、业务进展:产能爬坡与产品矩阵扩容


  1. 销量与产能
    2024 年小米 SU7 系列累计交付 13.68 万辆,超额完成原计划的 10 万辆目标。其中第四季度月均交付 2.3 万辆,12 月单月交付突破 2.5 万辆。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量已超 20 万辆,在手订单达 30 万辆,交付周期长达 30-40 周。产能瓶颈主要受制于北京工厂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的限制,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三季度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 45 万辆,可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2. 产品与技术
    小米 SU7 系列通过 “性能 + 生态” 双驱动策略打开市场:
    • 性能标签: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售价、1,548 马力的参数,实现了纽北赛道 7 分 23 秒的成绩,树立了 “国产性能标杆” 形象。
    • 生态协同:澎湃 OS 系统与小米智能家居深度互联,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苹果生态 30%,生态收入占比达 28.45%。
    • 技术投入:2024 年汽车研发投入超 130 亿元,累计申请专利超 1,000 项,重点布局 V8s 电机、泰坦合金车身及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


三、行业对比:优势凸显与竞争压力并存


  1. 新势力阵营中的领先地位
    小米汽车在毛利率(18.5%)、单季营收(167 亿元)等指标上已超越小鹏(整车毛利率 8.3%)、蔚来(整车毛利率 12.3%),接近理想汽车水平。其 “爆款单品” 策略(仅靠 SU7 一款车型)与理想 “多车型覆盖” 形成差异化,但面临小鹏 XNGP 智驾系统、蔚来换电网络的竞争。
  2. 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挑战
    • 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下,2024 年销量超 400 万辆,成本控制能力极强,且正加速智能化转型。
    • 特斯拉:纯视觉技术路线与全球数据闭环优势显著,FSD 订阅用户超 500 万,毛利率超 70%。
    • 华为系:问界 M9 搭载华为 ADS 4.0,2024 年销量 42.69 万辆,生态协同能力突出。
      小米的短板在于智能驾驶技术 ——SU7 搭载的 Orin-X 芯片算力(84TOPS)低于极氪 007(254TOPS)和智界 S7(400TOPS),且缺乏数据积累。


四、未来展望:产能释放与全球化布局


  1. 2025 年关键节点
    • 产能提升: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将从 2 万辆提升至 3.75 万辆,支撑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新品上市:SUV 车型 YU7 预计 2025 年 6 月发布,定位中大型市场,避开与 Model Y、比亚迪汉的直接竞争。
    • 盈利预测:分析师预计 2025 年 Q1 亏损收窄至 1-2 亿元,全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毛利率或达 28%。

  2. 全球化战略
    小米计划 2027 年进军海外市场,欧洲研发中心已启动赛道技术研发(如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并依托小米手机在欧洲 23% 的市占率搭建销售渠道。但品牌高端化认知不足、海外供应链本地化率低(目前仅 92%)仍是主要挑战。

总结:规模效应下的拐点临近


小米汽车凭借供应链整合、生态协同及爆款策略,在首年实现了新势力阵营中的领先地位。2025 年随着产能释放和新品上市,其营收规模与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接近盈利临界点。然而,智能驾驶技术短板、行业价格战及全球化布局的不确定性,仍需持续关注。若能在技术迭代与生态变现上突破,小米汽车有望成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