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车型:小米 SU7(纯电动轿车)
1. 定位与设计
- 市场定位: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对标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
- 外观设计:采用流畅的轿跑风格,车身长 4997mm、宽 1963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提供海湾蓝、熔岩橙、霞光紫等 10 种配色,部分版本配备碳纤维后视镜、电动尾翼等运动套件。
- 内饰配置:搭载 16.1 英寸 3K 中控屏、7.1 英寸翻转式仪表屏及 56 英寸 AR-HUD,支持小米 HyperOS 智能座舱系统,可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
2. 动力与续航
- 标准版(后驱):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 220kW,CLTC 续航 700km,0-100km/h 加速 5.28 秒,售价 21.59 万元起。
- Pro 版(后驱):升级电池容量至 94.3kWh,CLTC 续航 830km,售价 24.59 万元。
- Max 版(四驱):双电机总功率 495kW,CLTC 续航 800km,0-100km/h 加速 2.78 秒,售价 29.99 万元。
- Ultra 版(三电机):2025 年 2 月上市,三电机总功率 1138kW,CLTC 续航 630km,0-100km/h 加速 1.98 秒,售价 52.99 万元,主打赛道性能。
3. 智能驾驶与生态
- 智驾系统:搭载 NVIDIA Orin 芯片(508TOPS 算力)、激光雷达及 11 个摄像头,支持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包括高速 / 城市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 人车家生态:通过小米 HyperOS 实现跨设备互联,如手机一键控车、导航流转至车机、语音控制智能家居等。
4. 市场表现
- 销量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销售超 32 万辆,交付 18 万辆,3 月单月交付量达 2.9 万辆,稳居 20 万 - 30 万元纯电轿车销量榜首。
- 产能提升:2025 年计划生产 35 万辆 SU7,工厂月产能已突破 3 万辆,标准版等车周期从 50 周缩短至 43-46 周。
二、新车型:小米 YU7(纯电动 SUV)
1. 定位与设计
- 市场定位:中型纯电动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
- 外观设计:沿用家族式 “X” 前脸,隐藏式门把手,车身长 4999mm、宽 1996mm、高 1600mm,轴距 3000mm,配备五辐式轮毂和黄色刹车卡钳。
- 内饰配置:采用红白双拼色内饰,碳纤维方向盘,主驾座椅支持电动腿托,副驾或配备零重力模式。
2.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691 马力,最高时速 240km/h,搭载磷酸铁锂电池,提供 96.3kWh 和 101.7kWh 两种容量,CLTC 续航最长 820km。
- 单电机后驱: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推出,主打长续航和性价比。
3. 智能与生态
- 智驾系统:预计沿用 SU7 的硬件配置,支持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
- 生态整合:同样搭载小米 HyperOS,强化车内智能设备互联。
4. 产能规划
- 2025 年计划生产 10 万辆 YU7,初期月产能目标为 8000-10000 辆,起售价或在 25 万元左右。
三、产能与未来规划
1. 工厂与供应链
- 北京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二期扩建后预计 2025 年总产能达 45 万辆。
- 供应链:电池由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电机采用苏州汇川技术,激光雷达来自禾赛科技。
2. 市场目标
- 2025 年目标:全年交付 35 万辆(SU7 占 35 万辆,YU7 占 10 万辆),冲击 45 万辆产能上限。
- 长期战略:通过 “轿车 + SUV” 双线布局,逐步拓展至 10 万 - 50 万元价格区间,计划 2026 年推出 15 万元级入门车型。
3. 技术研发
- 电池技术:研发固态电池,目标 2026 年实现能量密度 500Wh/kg 的半固态电池量产。
- 智能驾驶:2025 年计划开放城市领航辅助功能,2026 年推出 L4 级自动驾驶试点。
四、总结
小米汽车以高性价比、智能生态整合为核心竞争力,目前已通过 SU7 在纯电轿车市场站稳脚跟,YU7 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其产能提升和技术迭代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若能持续优化供应链和交付效率,有望在 2025 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