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是小米集团旗下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9 月 1 日,注册资本 100 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支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其发展历程、技术布局及市场表现如下:
一、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战略启动
2021 年 3 月,小米集团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首期投资 100 亿元,计划未来 10 年投入 100 亿美元。同年 9 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于 11 月落户北京经开区,规划建设年产 30 万辆的整车工厂。2023 年 12 月,小米汽车发布首款车型 SU7,2024 年 3 月工厂揭幕,4 月开始交付,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突破 20 万辆。
- 工厂建设
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包含六大车间、29 个试验室及 2.5 公里测试跑道,综合自动化率达 91%,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工厂采用 9100T 超级大压铸集群和自研 “泰坦合金” 材料,实现车身结构件全流程自研生产。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
- 产品规划
- 首款车型 SU7: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2024 年 3 月发布,提供标准版(21.59 万元)、Pro 版(24.59 万元)、Max 版(29.99 万元)及 Ultra 版(52.99 万元),搭载自研 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 27,200rpm)、CTB 电池技术(集成效率 77.8%)及澎湃 OS 智能座舱,支持 800V 高压快充,续航里程最高 810 公里。
- 后续车型:2025 年 6-7 月将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定位纯电动中大型 SUV,搭载双电机及后轮转向系统;2026 年计划推出增程式 SUV,主打家庭市场,纯电续航或突破 400 公里。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投入
- 五大核心技术
- 电驱系统:自研 HyperEngine 系列电机,V8s 电机转速全球量产第一(27,200rpm),实验室预研电机突破 35,000rpm。
- 电池技术:采用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全球首发电芯倒置设计,集成效率 77.8%;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SU7 标准版搭载弗迪刀片电池。
- 大压铸工艺:自研 9100T 超级大压铸集群及 “泰坦合金” 材料,实现后地板等结构件一次压铸成型,提升生产效率及车身强度。
- 智能驾驶:全栈自研自动驾驶技术,搭载自适应变焦 BEV、道路大模型及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支持城市 NOA 及代客泊车功能,目标 2025 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 智能座舱:基于澎湃 OS 系统,实现手机与车机无缝互联,支持 5000 + 应用适配及 1000 + 米家设备无感控制,车机启动速度 1.49 秒。
- 研发投入
2024 年研发投入 240 亿元,研发团队超 3400 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 500 人,核心成员来自微软、谷歌等企业。2025 年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重点突破增程技术及海外市场适配。
三、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销量与财务
- 交付量:2024 年累计交付 13.69 万辆,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 6.9 万辆,3 月单月交付 2.92 万辆,环比增长 23.25%,位列新势力第四。
- 财务数据:2024 年营收 328 亿元,毛利率 18.5%(高于特斯拉),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预计营收超 820 亿元,2026 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 市场竞争
小米 SU7 定价 21.59 万 - 52.99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3/Y、比亚迪汉、小鹏 P7 等车型。其核心优势在于 “科技 × 生态”,通过澎湃 OS 打通人、车、家场景,吸引小米生态用户。2024 年上市后引发价格战,问界、小鹏等品牌纷纷降价应对。
- 用户评价
小米 SU7 以智能座舱流畅度、续航表现及性价比获得好评,但也存在后备箱空间小、后排头部空间局促等争议。2025 年 1 月 “断轴事件” 后,小米通过技术澄清及法律手段维护品牌形象。
四、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弗迪刀片电池)。
- 激光雷达:禾赛科技。
- 制动系统:博世(IPB 2.0)。
- 芯片:高通(8295 座舱芯片)。
- 生态合作
与北汽、宁德时代共建电芯工厂,布局电池产业链;联合蓝思科技开发智能座舱屏幕,与百度 Apollo 合作智能驾驶数据标注。
五、政策支持与国际化布局
- 政策支持
小米汽车入选北京市 2022 年 “3 个 100” 重点工程,享受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及报废补贴(最高 2 万元)。
- 海外拓展
计划 2027 年启动出海,2025 年已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聚焦赛道技术研发及欧洲市场适配。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计划挑战保时捷 Taycan Turbo 赛道记录,为品牌高端化铺路。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以 “人车家全生态” 为战略核心,短期聚焦国内市场,通过 SU7 系列及后续车型扩大份额;中长期计划 2030 年前进入欧洲市场,打造全球前五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其成功关键在于技术迭代速度、供应链成本控制及生态协同效应的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