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设计元素
1. 超椭圆 “MI” 图标
小米汽车 LOGO 由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操刀,沿用了 2021 年小米品牌升级后的超椭圆 “MI” 图标。这一设计通过数学公式 “超椭圆”(Super Ellipse)优化了原有矩形的棱角,使其更具流动感与科技张力。例如,车标背景的超椭圆轮廓犹如鹅卵石般光滑,既呼应了小米 “科技与自然融合” 的理念,又通过银灰色高光与阴影的渐变,赋予标志立体的金属质感。
2. 颜色与材质革新
- 主色调:告别小米手机标志性的橙色,转而采用银灰色系。车头 “MI” 标为银灰色,车尾 “XIAOMI” 字母则为黑色,形成视觉层次感。
- 材质工艺:普通版车型的车标采用金属电镀工艺,而高端车型(如 SU7 Ultra)则突破性地使用24K 金电镀 + 碳纤维基底的组合。其中,黄金镀层厚度达 5μm,纯度 99.99%,结合纳米级复合镀金技术,既保证了奢华感,又通过类金刚石碳涂层提升耐磨性。
3. 细节寓意
- 驾驶位视角:从驾驶座倒看 “MI” 标,形似 “心” 字少一点,寓意 “为用户省一点心”,呼应小米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 灯组设计:车头水滴形大灯内置 “米” 字形灯腔结构,车尾贯穿式尾灯灵感源自土星环,与车标形成整体视觉语言。
二、不同车型与阶段的标志演变
1. 尾标调整:从 “北京小米” 到 “小米”
- 初始阶段(2024 年 7 月前):因借用北汽资质,车尾左下角标注 “北京小米”,遵循合资车命名惯例。
- 独立资质后(2024 年 7 月起):小米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尾标统一为 “小米”,强化品牌独立性。
2. 车型差异化设计
- 普通版 SU7:车头为银灰色 “MI” 标,车尾为黑色 “XIAOMI” 字母,与车身同色包围搭配,凸显简约科技感。
- SU7 Ultra:采用24K 金电镀车标,搭配碳纤维材质,通过黄金光泽与碳纤维纹理的碰撞,传递高端定位。部分版本还提供黑化车标选项,强化性能属性。
- 赛道版:轮毂与方向盘标加入红色元素,与车身运动套件呼应,突出竞技风格。
三、设计理念与品牌战略
1. 极简主义与科技美学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强调 “少即是多”,通过超椭圆形态与银灰色调,塑造小米汽车 “高端、智能、开放” 的品牌形象。例如,车标与车身一体化设计减少突兀感,同时通过光影变化增强辨识度。
2. 材质工艺的象征意义
- 黄金镀层:24K 金不仅是奢华的象征,更通过纳米工艺与航空钛合金基材结合,体现小米在材料科学上的突破。官方强调,车标设计 “并非纯金,而是装饰性与科技感的融合”。
- 碳纤维基底: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特性,暗示小米汽车对性能与环保的追求。
3. 市场定位与用户反馈
- 高端化试水:SU7 Ultra 的黄金车标瞄准豪华市场,与保时捷等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尽管实际黄金价值仅约 200 元,但其象征意义远超成本。
- 用户互动:车标设计引发网友热议,部分车主因 “北京小米” 尾标绝版而选择保留,反映出标志成为品牌文化的载体。
四、官方解读与争议
1. 雷军的 “听劝” 理念
小米创始人雷军强调,车标设计与用户反馈紧密相关。例如,早期用户对 “北京小米” 尾标的吐槽促使小米加速独立资质申请,最终实现品牌去地域化。
2. 法律与售后风险
- 防盗措施:SU7 Ultra 车主可获赠备用车标,官方建议开启 “哨兵模式” 防止车标被盗。
- 仿制风险:二手平台出现低价仿制车标,小米提醒消费者警惕侵权风险,维修成本可能高达数万元。
五、总结:小米汽车标志的三重内涵
- 品牌延续性:以 “MI” 为核心,保持与小米生态链产品的视觉统一。
- 科技突破性:通过材质创新(如黄金 + 碳纤维)与工艺升级(纳米镀金技术),展现技术实力。
- 市场策略性:不同车型的标志差异化设计,精准匹配目标用户需求,从性价比到高端市场全面覆盖。
小米汽车标志不仅是一个视觉符号,更是品牌战略的缩影 —— 以科技为矛,以用户为盾,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寻求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