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于立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17:16:56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于立国是小米汽车的核心高管之一,现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及体系运营部,直接向集团 CEO 雷军汇报。他在汽车行业拥有超过 15 年的经验,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表现突出,是小米汽车从 0 到 1 的关键推动者之一。

一、职业背景与加入小米的契机


于立国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拥有工学博士学位,是高级工程师。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北汽集团,曾担任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ARCFOX 极狐事业部总裁等职。在北汽期间,他主导了极狐品牌的创立,并推动了与华为、麦格纳的合作,为极狐阿尔法 T 等车型的技术落地奠定了基础。2021 年,因与车主的争议事件离开北汽后,他于同年下半年加入小米汽车,成为小米造车团队中首位具有传统车企高层经验的核心成员。
小米汽车对他的看重源于其在极狐时期的战略整合能力。雷军曾公开表示,于立国在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和技术落地方面的经验,对小米汽车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二、在小米汽车的角色与贡献


1. 战略规划与组织建设


  • 初期定位:2022 年 1 月,于立国被任命为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综合管理、专项业务推进及人才建设。他主导了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的组织架构搭建,推动团队从数百人扩展至 3700 人(截至 2023 年底)。
  • 产品定义:2022 年 8 月,他兼任产品部总经理,主导了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产品定义与产品线管理,强调 “技术普惠” 理念,将小米生态的智能互联能力深度融入汽车设计。

2. 智能制造与产能提升


  • 工厂管理:2025 年 2 月,小米汽车进行人事调整,于立国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及体系运营部,成为雷军冲刺产能的 “前线指挥官”。他推动小米汽车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工厂拥有超 700 台机器人,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每 76 秒可下线一台车。
  • 产能爬坡:在他的管理下,小米汽车产能持续提升。2025 年 3 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4 月产能利用率接近 200%,为实现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奠定基础。

3. 技术创新与行业合作


  • 自研技术:于立国主导了小米汽车自研压铸技术的落地,通过大压铸工艺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生产效率和车身强度。
  • 行业协作:2025 年 3 月,他带队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调研,推动小米汽车在电池技术、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合作。

三、争议与挑战


  • 历史争议:2021 年,于立国在极狐任职期间因公开威胁车主引发舆论风波,被指 “缺乏用户思维”。这一事件曾影响其职业声誉,但小米汽车选择 “用人所长”,未公开提及该事件。
  • 产能压力:2025 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但工厂月产能仅 2.2 万辆,订单排期已至半年后。于立国需在短时间内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确保产能与交付目标匹配。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于立国的加入加速了小米汽车的工业化进程。他将传统车企的制造经验与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结合,推动小米汽车在智能化、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小米 SU7 通过 HyperOS 系统实现车家生态联动,吸引了超 50% 的苹果用户下单。
未来,于立国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小米汽车的规模化量产,并推动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随着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投产(2025 年 6 月竣工),他将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体系,为小米冲击全球前五车企的目标提供支撑。

总结


于立国是小米汽车从 “科技跨界” 到 “制造落地” 的关键纽带。他的加入不仅填补了小米在汽车行业经验上的短板,更通过高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整合,推动小米汽车快速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尽管面临产能压力和历史争议,但其在智能制造和战略执行上的能力,仍是小米汽车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