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与保时捷 Taycan 的相似性
小米 SU7 的低趴车身姿态和溜背式造型与保时捷 Taycan 高度相似,尤其是侧面线条和尾部轮廓,被网友戏称为 “保时米”。其前脸采用扁平设计,水滴形大灯组与保时捷的蛙眼灯组异曲同工,但内部以 “米” 字灯带和 12 像素矩阵式 ADB 自适应大灯形成独特标识。此外,小米 SU7 的可升降式电动尾翼(支持 4 种角度调节)和扩散器造型后包围,进一步强化了运动属性,与保时捷 Taycan 的赛道化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二、与特斯拉 Model 3 的对比
小米 SU7 的封闭式格栅和极简前脸与特斯拉 Model 3 有相似之处,但前者通过前保险杠两侧的三角形导流槽和梯形进气口增加了层次感,视觉冲击力更强。侧面来看,小米 SU7 的无框车门和半隐藏式门把手延续了 Model 3 的科技感,但20 英寸花瓣轮毂和黄色布雷博卡钳更显激进。车尾部分,小米 SU7 的贯穿式光环尾灯(360 颗超红光 LED 组成)与 Model 3 的 “C” 形尾灯形成差异化,前者更强调未来感和辨识度。
三、与极氪 001 的设计碰撞
极氪 001 的猎装轿跑风格与小米 SU7 的纯电轿跑定位不同,但两者在溜背线条和无框车门上有共通之处。小米 SU7 的1.36 倍黄金宽高比和G4 连续曲率车身使其风阻系数低至0.195Cd,优于极氪 001 的 0.23Cd,空气动力学表现更优。此外,小米 SU7 的星环尾灯和主动式尾翼与极氪 001 的贯穿式尾灯和小鸭尾形成差异化,前者更注重运动与科技的融合。
四、独特设计语言与创新细节
- “米” 字家族化元素:
大灯组内部采用 “米” 字灯带,夜间点亮后辨识度极高,成为小米汽车的标志性设计。 - 空气动力学优化:
全车设计了17 个风口和8 组风道,配合无边框水滴后视镜和鹅卵石激光雷达,实现了全球量产轿车最低的0.195Cd 风阻系数,优于特斯拉 Model S Plaid(0.208Cd)。 - 色彩与材质创新:
提供9 种车身颜色(如海湾蓝、霞光紫)和5 款内饰配色,车漆采用金属漆和珠光工艺,阳光下呈现丰富的层次感。 - 智能交互设计:
7.1 英寸可翻转仪表屏、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和 16.1 英寸中控屏形成 “三屏联动”,启动时仪表屏自动翻转,仪式感十足。
五、市场反馈与争议
- 好评点:
多数消费者认为小米 SU7 的设计兼具豪华感与科技感,尤其是低风阻造型和未来感灯组获得高度认可。 - 争议点:
部分网友指出其与保时捷 Taycan 的相似度过高,原创性不足,甚至被图片识别软件误判为保时捷车型。此外,半隐藏式门把手在寒冷地区可能存在结冰隐患,实用性受质疑。
总结:融合与创新的 “新势力设计样本”
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并非简单模仿,而是在借鉴保时捷、特斯拉等品牌的基础上,通过 **“米” 字家族元素 **、极致空气动力学和智能交互设计实现了差异化。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豪华运动轿车的审美需求,又以0.195Cd 风阻和小米生态联动等创新点树立了新标杆。尽管存在原创性争议,但整体来看,小米 SU7 的设计已成为新势力车型中 “高辨识度 + 高性能” 的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