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性能怎么样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23:32:10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在性能表现上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尤其在动力、续航、智能驾驶和操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细节。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动力性能:加速强劲,版本差异显著


小米 SU7 提供后驱单电机四驱双电机两种动力布局,覆盖不同用户需求:
  • 后驱标准版:搭载 220kW 单电机,0-100km/h 加速 5.28 秒,最高时速 210km/h,适合城市通勤。
  • 四驱 Max 版:双电机综合功率 495kW,峰值扭矩 838N・m,0-100km/h 加速仅需2.78 秒,实测选装性能轮圈后可缩短至 3.09 秒,直接对标百万级超跑。
  • Ultra 版:搭载三电机系统,0-100km/h 加速1.97 秒,最高时速 350km/h,性能堪称 “国产电动轿跑天花板”。

亮点
  • 动力响应迅猛,运动模式下推背感强烈,高速超车毫无压力。
  • 电机效率高,V6s 电机功率密度达 6.78kW/kg,超越特斯拉 Model S Plaid(6.22kW/kg)。

不足
  • 低速时电门调校偏灵敏,新手需适应。
  • 连续急加速后,电机和电池散热存在压力,性能会短暂衰减。

二、续航与充电:长续航 + 超充,冬季表现有短板


续航能力


  • CLTC 工况:标准版 668km(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Max 版 810km(101kWh 三元锂电池)。
  • 实测表现
    • 常温下续航达成率约 82.5%(Max 版 668km),优于同级竞品。
    • 冬季 - 10℃环境下,续航保持率 65%(Max 版约 526km),但磷酸铁锂版(标准版)续航折损更明显(-5℃实测 480km)。


充电效率


  • 800V 高压平台:Max 版支持 250kW 超充,5 分钟补能 220km,15 分钟补能 510km,充电速度比特斯拉 Model 3 提升 15%。
  • 400V 平台:标准版支持 150kW 快充,30 分钟补能 330km。

亮点
  • 续航反向虚标,实际表现接近官方数据。
  • 超充网络覆盖广,兼容第三方快充桩。

不足
  • 低温环境下电池预加热需提前 15 分钟操作,临时用车体验打折。
  • 磷酸铁锂版冬季续航焦虑明显,北方用户需谨慎选择。

三、智能驾驶:硬件堆料足,功能待完善


硬件配置


  • 感知系统:Max 版标配 1 颗激光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 + 5 颗毫米波雷达,环境建模精度比小鹏 P7 提升 30%。
  • 算力平台:双 Orin-X 芯片(508TOPS),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

功能覆盖


  • 高速 NOA:支持自动变道、智能限速、事故车避让,高速场景每千公里接管次数小于 1 次。
  • 城市 NOA:2025 年 2 月通过 OTA 实现 “全国覆盖”,但实际体验受限于地图数据,部分非核心道路仍需人工接管。
  • 自动泊车:APA 成功率 92%,窄车位通过率行业第一。

亮点
  • 硬件冗余度高,夜间和复杂路况感知能力强。
  • 代客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实用。

不足
  • 城市 NOA 功能保守,变道策略谨慎,超车响应速度比华为 ADS 2.0 慢 0.8 秒。
  • 2025 年 3 月发生多起因激光雷达故障导致的智驾功能受限事件。

四、底盘与操控:运动化调校,兼顾舒适


  • 悬挂系统: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Max 版标配 CDC 可变阻尼减振器 + 空气弹簧,支持 - 20 至 + 30mm 高度调节。
  • 操控表现
    • 麋鹿测试成绩 79.12km/h,高速过弯侧倾角仅 3.8°,操控稳定性碾压同级燃油车。
    • 运动模式下悬挂刚性高,路感清晰;舒适模式滤震柔和,兼顾家用需求。


亮点
  • 空气悬架 + CDC 的组合在 30 万级车型中罕见,兼顾运动与舒适。
  • 转向精准,虚位小,高速行驶稳定性出色。

不足
  • 高速行驶时 NVH 控制不足,100km/h 后电机高频噪音与风噪叠加达 67dB。
  • 连续 10 次急刹测试中,制动距离从 36.03 米增至 39.44 米,热衰减明显。

五、用户评价:口碑两极分化


好评点


  • 外观设计:溜背造型 + 无框车门,颜值被赞 “国产最美轿跑”。
  • 智能座舱: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高通 8295 芯片流畅度高,支持米家生态互联。
  • 性价比:21.59 万起售,配置对标 30 万级竞品。

槽点


  • 空间局促:后排头部空间仅 930mm,1.8 米身高乘客顶头。
  • 续航虚标:高速实际续航比 CLTC 低 15%-20%。
  • 车机卡顿:部分用户反馈多任务运行时偶发卡顿。

六、总结:适合哪些用户?


  • 推荐人群
    • 科技发烧友:追求极致性能和智能体验。
    • 小米生态用户:可无缝接入米家智能家居。
    • 城市通勤族:长续航 + 超充解决日常代步。

  • 慎选人群
    • 北方严寒地区用户:冬季续航衰减明显。
    • 豪华质感追求者:内饰用料和工艺一般。
    • 频繁长途驾驶者:高速续航达成率偏低。


七、竞品对比


车型价格(万)0-100km/h 加速续航(CLTC)智驾硬件悬挂系统
小米 SU7 Max29.992.78 秒810km激光雷达 + 双 Orin-X空气悬架 + CDC
特斯拉 Model 323.556.1 秒606km纯视觉 + Autopilot普通悬架
比亚迪汉 EV20.987.9 秒715km单 Orin-X普通悬架
小鹏 P7i24.993.9 秒702km双激光雷达 + 双 Orin-X普通悬架

优势:小米 SU7 Max 在加速、续航、智驾硬件和悬挂系统上全面领先,性价比突出。
劣势:品牌溢价和超充网络不及特斯拉,底盘调校偏运动。

八、购买建议


  • 预算有限:选标准版(21.59 万),满足基础需求。
  • 均衡之选:Pro 版(24.59 万)续航提升至 830km,智驾功能更全面。
  • 性能控:Max 版(29.99 万)加速、充电、悬挂均为顶配。
  • 北方用户:优先选 Max 版(三元锂电池),避免冬季续航焦虑。

总体而言,小米 SU7 凭借 “性能 + 智能 + 生态” 的组合,在 20-30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在细节打磨和可靠性上仍需提升。若能接受其短板,它会是一款 “真香” 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