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智驾是l几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1 01:36:20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智驾是l几
小米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级别需结合功能实现、法规认证及行业标准综合判断。根据现有信息,其核心定位为L2 级辅助驾驶,部分功能接近 L3 级体验,但尚未通过官方认证。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官方定义与法规认证


根据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及 SAE 国际标准,小米智驾系统的核心功能(如高速 NOA、自动泊车等)均符合 **L2 级 “部分自动化”** 的定义。具体表现为:
  • 功能边界:系统可同时控制车辆转向与加减速(如自适应巡航 + 车道保持),但驾驶员需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
  • 法律责任:L2 级事故责任仍由驾驶员承担。例如,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事故中,车辆处于 L2 级 NOA 状态,驾驶员接管后仍发生碰撞,最终被认定为单方责任交通事故。
  • 认证缺失: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智驾未通过 L3 级官方认证。中国仅有少数车企(如华为系、上汽)获得 L3 测试牌照,且量产落地车型极少。

二、技术功能与体验差异


尽管官方定义为 L2,但小米通过技术迭代实现了部分类 L3 级体验,具体分为三个版本:
  1. 标准版(Xiaomi Pilot Pro)
    • 功能:纯视觉方案,支持高速 NOA(自动超车、上下匝道)、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
    • 硬件:11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无激光雷达。
    • 局限:夜间或施工路段感知能力较弱,如 2025 年 3 月事故中未能有效识别路障。

  2. Pro/Max 版(Xiaomi Pilot Max)
    • 功能升级:激光雷达 + 双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城市 NOA(北京、上海等十城核心区域)、自动变道避障、环岛通行等。
    • 体验优化:实测城市 NOA 在拥堵路况下加塞处理流畅,但施工路段仍需人工接管。
    • 定位:技术接近 L3,但法律层面仍归为 L2+。

  3. Ultra 版(端到端全场景 HAD)
    • 技术突破:基于 BEV+Transformer 架构,支持无图城市 NOA、跨楼层记忆泊车、代客泊车等。
    • 实测亮点:可识别锥桶、雪糕筒等非常规障碍物,但需订阅服务(预计年费 3800 元)。
    • 短板:功能依赖高精地图,极端天气或复杂场景可能降级。


三、行业对比与监管影响


  1. 竞品差异
    • L3 级进展:华为 ADS 3.0、小鹏 XNGP 等已通过端到端安全冗余设计,支持 L3 级功能,但尚未大规模量产。
    • 硬件配置:小米 Pro/Max 版虽标配激光雷达,但算力(508TOPS)低于华为(1600TOPS)、小鹏(508+508TOPS)。

  2. 监管收紧
    • 工信部 2025 年新规要求禁用 “自动驾驶” 等误导性术语,统一使用 “L2 辅助驾驶” 等标准化表述。
    • 小米官网已调整宣传口径,强调 “智能辅助驾驶” 而非 “自动驾驶”,并明确标注功能边界。


四、用户使用建议


  1. 功能认知
    • 小米智驾的 L2 级定位意味着驾驶员是安全第一责任人,需全程监控路况,避免过度依赖系统。
    • 城市 NOA 等功能仅适用于特定区域(如北京、上海),且存在场景限制(如施工路段需人工接管)。

  2. 安全实践
    • 新用户需完成 1000 公里以上的安全智驾里程(含 ACC/LCC/ 高速 NOA),才能使用端到端全场景 HAD 功能。
    • 夜间、雨雾天气或施工路段建议关闭智驾,手动驾驶。


总结


小米智驾的官方技术级别为 L2 级,但通过硬件升级(激光雷达)和算法优化(端到端大模型),在部分场景(如城市 NOA)实现了接近 L3 级的体验。然而,由于法规限制和功能覆盖不足,其尚未通过 L3 认证。用户需明确:当前所有量产车型的智驾系统均属于辅助驾驶范畴,安全驾驶的核心仍在于人类驾驶员。
小米智驾是l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