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具体地址为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这一超级工厂是小米汽车的 “大本营”,承担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任务,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工厂概况与建设历程
- 总投资与规模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总投资约630 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二期于 2024 年 7 月动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年中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35 万辆 / 年。两期工厂仅相隔一条马路,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群。
- 技术与产能
工厂引入超过 700 台机器人,实现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100% 自动化,每 76 秒即可下线一台小米 SU7。2024 年一期工厂实际产能从月产 7000 辆提升至 1.2 万辆,全年交付量突破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进一步提升至 35 万辆,并计划推出小米 SU7 Ultra、小米 YU7 等新车型。
- 绿色与智能化
工厂顶部铺设光伏板,每年可发电 1640 万度,废水废气处理效率达 99%,废重金属零排放。此外,工厂内设有 29 个研发实验室、2.5 公里测试跑道(涵盖 18 种路况),并开放常态化参观,游客可体验生产流程和购买文创产品。
二、生产模式与供应链
- 自建为主,代工为辅
尽管早期曾与江淮、奇瑞、北汽蓝谷等车企洽谈代工合作,但小米最终选择自建工厂作为核心生产方式。工信部数据显示,小米汽车生产地址明确为北京亦庄自建工厂,企业名称虽曾显示 “北汽越野”,但实际生产由小米自主完成。不过,部分零部件仍依赖外部供应链,例如比亚迪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供应三元锂电池。
- 本地化产业生态
小米汽车的落户进一步完善了北京亦庄的汽车产业集群。该区域已聚集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马智行等企业,形成从高端制造到智能网联的全产业链,为国创中心、国汽智联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提供实践场景。
三、未来规划
- 产能扩张
二期工厂投产后,小米汽车年产能将翻倍至 35 万辆,三期工厂地块已公示规划,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容。
- 技术升级
工厂将持续优化产线流程,提升自动化水平,并探索新质生产力,例如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 市场布局
随着小米 SU7 交付量的快速增长(第二个 10 万辆仅用 119 天),小米汽车计划通过全国 28 城交付中心和零售门店扩大市场覆盖,同时推进海外市场拓展。
四、用户关注点解答
- 交付周期
由于订单量激增,小米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目前为 47-50 周,SU7 Ultra 等新车型交付周期较短(18-21 周),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压力将逐步缓解。
- 参观预约
工厂已开放常态化参观,工作日每天 1 场,周末及节假日每天 5 场,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官网预约,近距离感受智能制造魅力。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生产以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为核心,依托自建产能、高度自动化和绿色制造,逐步实现从 “造车新势力” 到 “全球前五车企” 的目标。这一布局不仅体现了小米对汽车产业的长期投入,也为北京亦庄的高端制造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