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近期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动态集中在 2025 年 2 月 27 日举办的 “双 Ultra” 新品发布会上,此次发布会以 “人车家全生态” 为核心,正式推出了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并同步发布了搭载该系统的小米 SU7 Ultra 车型。以下是发布会的关键信息及技术突破:
一、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正式落地
- 技术架构与功能覆盖
Xiaomi HAD 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整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800 万像素三目摄像头等多传感器数据,构建动态鸟瞰图(BEV)与实时语义环境模型,实现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停车场的全流程无缝衔接。系统支持18 项全新功能和18 项体验优化,覆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复杂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场景,例如:
- 原地启动智驾:用户挂 D 挡后即可激活智驾,无需手动切换功能模块。
- 拟人化驾驶:轨迹规划更平滑自然,急加速 / 刹车减少 90%,可智能预判路况并提前决策。
- 复杂场景应对:支持 ETC / 闸机自动通行、极窄库位泊车(最小支持 2.2 米车位),并能识别施工围栏、潮汐车道等特殊场景。
- 安全机制与用户门槛
为确保安全,用户需完成1000 公里以上的安全智驾里程(含 ACC/LCC/ 高速 NOA),并预先学习停车场路线后,方可使用 HAD 功能。系统还引入驾驶员状态监测(DMS),通过舱内摄像头实时识别分心、闭眼等危险行为,必要时强制接管。
- 算力与数据支撑
小米智驾总算力达11.45 EFLOPS,基于 1000 万 Clips 真实路况数据训练,每日回传数据量超 1PB,针对性优化中国特色场景(如 “鬼探头”、人车混行),窄路绕行成功率达 98%。金山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 AI 算力集群和数据存储支持,助力模型迭代优化。
二、小米 SU7 Ultra:智驾技术的旗舰载体
- 硬件配置与性能
SU7 Ultra 搭载超级三电机系统(两台 V8s + 一台 V6s),最大功率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采用碳纤维车身、碳陶制动系统等轻量化设计,兼顾性能与安全性。其智驾硬件包括:
- 双 Orin X 芯片:提供冗余算力支持。
- 禾赛 128 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达 300 米,角分辨率 0.1°×0.1°。
- 11 颗高清摄像头:实现 360° 无死角覆盖。
- 市场表现与定价策略
该车预售价格从 81.49 万元大幅下调至 52.99 万元,主打 “一半价格、双倍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预售 10 分钟订单突破 3680 台,2 小时大定超 1 万台,提前完成 2025 年 1 万台销售目标。
三、行业竞争与监管背景
- 政策规范与安全导向
2025 年 4 月,工信部加强智能驾驶行业监管,禁止夸大宣传(如 “零接管”“放心睡”),要求车企明确功能边界并履行告知义务。小米在发布会上强调 “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需驾驶员全程监控。
- 技术对标与本土化优势
对比特斯拉 FSD 的纯视觉路线,Xiaomi HAD 凭借多传感器融合和中国路况数据闭环,在 ETC 通行、临时施工路段处理等场景表现更优。例如,FSD 入华后因数据合规限制导致适应性不足,而 HAD 的窄路绕行、泊车速度(23km/h)等指标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四、未来规划与生态协同
- 2025 年战略目标
小米计划投入35 亿元用于智驾研发,目标在 2025 年 “站稳智驾第一阵营”。城市 NOA 功能将于 4 月开启用户测试,5 月覆盖 10 城,8 月实现全国开通。此外,小米还在研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新技术,为后续车型铺路。
- 生态联动与用户服务
Xiaomi HAD 深度整合小米澎湃 OS,支持 “离家自动热车”“到家提前开空调” 等智能家居联动功能。在福州,小米已设立仓山销售服务中心,提供购车、售后及智驾体验服务,并于 2025 年 4 月推出 SU7 系列团购活动,覆盖后驱长续航版至高阶智驾 Max 版。
五、用户使用建议
- 功能解锁:用户需通过 OTA 升级至 HyperOS 1.5.5 版本,并完成安全里程积累后,方可激活 HAD 功能。
- 安全提示:即使开启智驾,驾驶员仍需保持注意力,避免依赖系统处理极端情况。
- 体验优化:建议用户在熟悉路段逐步测试智驾功能,尤其是无保护左转、环岛通行等复杂场景,以充分了解系统能力边界。
如需进一步了解小米智驾的实际表现,可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用户案例或第三方评测(如懂车帝对比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