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的小米工厂,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小米在上海的生产布局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通过生态链合作和代工厂模式覆盖其他产品线。以下是具体信息梳理:
一、小米汽车在上海的工厂布局
- 临港二期工厂建设中
根据 2025 年 3 月的最新报道,小米汽车位于上海临港的二期工厂已进入主体结构建设阶段,预计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 30 万辆,主要用于缓解小米 SU7 等车型的交付压力。该工厂采用早晚双班施工模式,计划于 2025 年 7 月投产,初期可用产能约 6 万辆,未来可能通过扩建进一步提升至 35 万辆。
- 潜在第三工厂规划
2025 年 3 月,上海临港新片区公示的 “星空项目” 地块(约 36.6 万平方米)引发猜测,被认为可能用于建设小米汽车第三工厂。该地块面积接近北京超级工厂(71.8 万平方米),且小米近期在上海密集招聘建厂、物流等岗位,进一步支持这一可能性。若落地,该工厂可能侧重海外市场供应,利用上海港的物流优势拓展全球业务。
二、代工厂与生态链合作
- 传统手机及智能硬件代工
小米早期手机产品主要依赖代工厂生产,例如:
- 英华达(上海):位于徐汇区桂箐路 7 号和闵行区浦星路 789 号,曾为小米代工多款手机。
- 龙旗科技:位于上海,2017 年曾为小米 7 提供无线充电配件试生产。
- 昌硕科技:位于浦东,2025 年招聘信息显示其为小米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招聘普工,可能涉及零部件生产或组装。
- 生态链产业园
2018 年,小米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合作建设 10 万平方米的生态链产业园,聚焦智能硬件、工业设计等领域,计划引入 50-100 家生态链企业。该园区主要承担研发、设计和产业链协同功能,而非直接生产。
三、上海的研发与总部职能
- 小米集团上海总部
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紧邻上海南站,主要负责智能手机、物联网(IoT)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与创新,是小米 “手机 + AIoT” 战略的重要支撑。
- 汽车研发中心
小米汽车的研发团队长期在上海招聘智能驾驶、车载芯片等岗位,部分项目(如整车焊装线体)的供应商招募也明确标注上海为项目所在地,显示上海在汽车研发环节的核心地位。
四、上海的产业优势与战略意义
- 供应链与物流
上海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全国 70% 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特斯拉、上汽等龙头企业带动了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有助于小米汽车降低物流成本和供应风险。
- 人才与政策支持
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小米提供了大量汽车工程、新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土地支持)吸引企业投资。
- 国际化窗口
上海港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便于小米汽车通过海运出口至海外市场,符合其全球化战略布局。
五、总结
- 汽车领域:上海是小米汽车产能扩张的关键节点,临港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第三工厂规划中。
- 传统业务:手机等产品依赖代工厂(如英华达、昌硕),生态链产业园侧重研发而非生产。
- 战略定位:上海在研发、供应链和国际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小米 “造车 + 生态” 双轮驱动的重要支点。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工厂地址或合作细节,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或通过招聘平台(如智联招聘)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