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产模式的演变
- 早期代工阶段(2023-2024 年)
小米 SU7 最初在工信部备案的生产企业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子公司),尾标为 “北京小米”。这一阶段,小米可能借助北汽的生产资质和工厂完成初期生产,属于代工模式。例如,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公告显示,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为北汽越野车公司,生产地址与小米自建工厂一致。
- 自主生产阶段(2024 年 7 月至今)
2024 年 7 月,工信部第 385 批公告中,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正式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改为 “小米”。这标志着小米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结束代工模式,转为自主生产。目前,小米 SU7 的生产完全由北京亦庄工厂承担,该工厂于 2023 年竣工,年产能达 15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二、自主生产的核心信息
- 工厂与产能
- 自建工厂: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位于北京亦庄,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拥有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配备超过 700 台机器人,关键工艺实现 100% 自动化。
- 产能爬坡:工厂每 76 秒可下线一台小米 SU7,2024 年 6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1 万辆,2025 年产能接近售罄,标准版订单需等待 35-38 周。
- 技术与供应链
- 核心技术:小米自主研发了 “泰坦合金” 材料和大压铸岛集群,实现车身一体化压铸,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 供应链合作:小米与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企业合作,采购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但整车生产完全自主。
三、与北汽集团的合作现状
尽管早期依赖北汽代工,但小米与北汽的合作已转向零部件和物流领域。例如:
- 雷军公开感谢北汽:2024 年 4 月,雷军访问北汽集团时表示,北汽在零部件和物流方面提供了支持,但未提及整车代工。
- 电芯工厂合作:北汽蓝谷与小米、宁德时代共同投资建设电芯工厂,聚焦电池生产,而非整车制造。
四、常见误解澄清
- 比亚迪代工传闻:部分非权威来源猜测比亚迪是代工厂,但无可靠证据支持。小米 SU7 的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但整车生产与比亚迪无关。
- 一汽、众泰合作传闻:小米曾与一汽奔腾洽谈代工,但未达成协议;众泰汽车也否认与小米合作。
五、总结
小米 SU7 的生产模式已从早期的北汽代工过渡到完全自主生产。目前,小米汽车通过北京亦庄工厂实现整车制造,并计划通过二期工厂进一步扩大产能。这一转变标志着小米在汽车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加速,也体现了其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深度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