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的工厂布局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多地规划协同的格局,具体信息如下:
一、已投产的北京工厂(一期 + 二期)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
- 产能与投产时间:2023 年 6 月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通过产线优化将实际产量提升至 13.68 万辆。
- 技术实力:工厂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综合自动化率超 91%,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具备完整的整车制造能力。
- 产品定位:主要生产小米首款车型 SU7 系列,2024 年 SU7 交付量占比达 95% 以上,2025 年新增车型 YU7 也将在此投产。
- 二期工厂:
- 建设进展:2024 年 7 月拿地,2025 年 3 月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产能规划:二期工厂占地面积 53.11 万平方米,与一期工厂仅隔一条马路,投产后将使北京基地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主要用于生产高端车型 SU7 Ultra 和 YU7。
- 扩展潜力:二期工厂东侧另有 52 公顷地块已公示为工业用地,可能用于三期工厂建设,未来总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45 万辆 / 年。
二、规划中的武汉工厂
小米在武汉的布局聚焦于供应链配套与整车制造:
- 供应链先行:
-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在武汉江夏区金港新区投产,由上海本特勒汇众汽车零部件公司承建,年产 30 万套,为武汉工厂的整车生产奠定基础。
- 该项目选址紧邻武汉经开区(车谷),周边聚集东风汽车、本田、通用等整车企业,产业协同优势明显。
- 整车工厂洽谈:
- 小米与东风汽车就武汉工厂合作进行多轮谈判,初期计划利用东风云峰工厂闲置产能代工生产,但因补贴政策冲突和话语权分歧尚未达成一致。
- 武汉市政府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小米工厂落地,若顺利,武汉工厂可能成为小米第三座整车制造基地,规划产能 30 万辆 / 年,主要覆盖华中、华南市场。
三、代工合作与海外布局
- 代工模式调整:
- 早期小米曾通过北汽越野车公司代工生产(2023 年工信部公告显示生产企业为北汽),但 2024 年 7 月小米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后,生产主体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厂成为唯一量产基地。
- 与江淮、奇瑞等车企的代工洽谈已终止,目前以自建工厂为主。
- 海外工厂暂无进展:
- 印度市场因政策风险(如 48 亿元资金冻结)和供应链挑战,小米短期内未规划汽车工厂建设。
- 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工厂布局仍处于调研阶段,尚未启动实质性投资。
四、未来产能规划
- 2025 年目标:北京工厂一、二期满产后可实现 30 万辆年产能,叠加武汉工厂潜在产能,总产能有望突破 50 万辆,支撑小米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长期战略:小米计划 2026 年实现 100 万辆产销量,需在全国布局 4-5 个生产基地,武汉、上海、成都等城市均被列为候选。
总结
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已投产1 座工厂(北京一期),**1 座工厂(北京二期)** 即将投产,武汉工厂处于谈判关键阶段,三期工厂启动前期规划。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小米正从 “产能瓶颈” 向 “规模扩张” 转型,其工厂布局将直接影响未来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