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有没有自己的工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1 04:42:16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目前拥有自主建设的生产基地,即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这一工厂不仅是小米造车战略的核心生产枢纽,也标志着小米从消费电子领域向智能汽车制造的深度转型。以下是关于小米汽车工厂的详细信息:

一、自建工厂的建设与投产情况


  1. 一期工厂:已全面投产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一期工程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通过验收,并于 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工厂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630 亿元,涵盖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以及实验楼、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其核心定位是 “中国品牌唯一集研发、制造、交付和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汽车科技产业园区”。
    • 产能表现:一期工厂规划年产能为 15 万辆。2024 年 4 月首批交付小米 SU7 时,实际日产能约 300 辆,月产能逐步提升至 1.2 万辆。2024 年 10 月,小米 SU7 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产能利用率高达 160%,并计划冲刺月产量 2.4 万辆,远超原设计产能。
    • 技术亮点:工厂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例如机器人焊接、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等,同时自建电池车间,实现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的全链条自主把控。

  2. 二期工厂:建设中,2025 年投产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同样为 15 万辆。2024 年 7 月,小米以 8.42 亿元竞得二期工厂用地,项目于 2024 年动工,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最快 7 月投入生产。投产后,两座工厂总产能将达到 30 万辆 / 年,主要用于满足小米 SU7 系列及未来新车型(如代号 “MX11” 的 SUV)的生产需求。

二、生产资质与自主能力的突破


  1. 从代工到独立资质的转变
    初期,小米汽车曾借用北汽集团的生产资质进行申报(如 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公示的小米 SU7 生产企业为北汽越野车公司)。但通过快速推进自建工厂建设,小米于 2024 年 7 月正式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工信部公告显示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也从 “北京小米” 改为 “小米”。这一过程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速度远超蔚来等新势力车企(蔚来从代工到独立资质耗时 5 年)。
  2. 供应链与生产模式
    小米汽车工厂采用 “自研 + 自产” 模式,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均由小米自主研发或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例如,工厂内的电池车间负责生产高能量密度电池,并优化电池管理系统以提升安全性和寿命。同时,小米通过 “双班生产”“产线调优” 等措施提升产能,2024 年 6 月开启双班模式后,单月交付量从 7000 辆跃升至 1.2 万辆。

三、代工合作的可能性与现状


尽管小米曾与江淮、奇瑞、北汽蓝谷等车企洽谈合作,但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的生产主要依赖自建工厂。例如:
  • 与北汽的合作:早期小米 SU7 的生产地址与北汽工厂相同,但实际生产由小米自建工厂完成,北汽仅提供资质过渡。
  • 代工传闻:有媒体推测小米可能与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合作,但截至 2025 年 5 月,尚未有官方消息证实代工模式的实际落地。小米官方强调 “自建工厂是核心产能保障”,并通过开放工厂参观、展示生产流程等方式强化自主制造形象。

四、未来规划与产能挑战


  1. 三期工厂的潜在布局
    二期工厂旁的 52 公顷工业用地已被公示为规划用地,可能用于建设三期工厂,进一步扩大产能。
  2. 交付压力与产能扩充
    由于订单量激增(如 SU7 Ultra 预售 10 分钟锁定 3680 台),小米汽车面临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仍需 47-50 周(约 11-12 个月)。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瓶颈有望缓解,但如何协调供应链资源、应对多车型生产仍是长期挑战。

总结


小米汽车已建成并运营自主工厂,且通过独立生产资质的获取,实现了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化。尽管初期存在代工合作的探索,但自建工厂始终是其核心战略。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和三期规划的推进,小米汽车的产能将逐步释放,为其在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