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忆泉是小米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的关键人物,现任小米汽车电驱总工程师,主导了小米超级电机 V8s 的研发工作,并带领团队实现了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的突破。他的技术贡献和行业影响力,不仅推动了小米汽车的技术迭代,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严忆泉的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严忆泉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加入小米前,他曾在汽车供应链领域深耕多年,并在一家 Tier1 供应商担任重要职务。2022 年初,他被雷军的造车宣言所感召,加入小米汽车,从零开始组建电驱团队。
在严忆泉的带领下,小米汽车电驱团队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技术论证到量产的跨越。他们研发的 V8s 超级电机转速高达 27,200 转 / 分钟,刷新了全球量产电机的纪录,比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电机转速提升了 36%。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上的里程碑,更助力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以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击败保时捷 Taycan,成为纽北史上最速四门车。
严忆泉的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
- 材料创新:团队与材料企业联合研发了 960MPa 超高强度硅钢,其强度是行业主流材料的 2 倍,接近航空发动机钛合金,解决了高转速下硅钢片的导磁性和发热问题。
- 结构设计:V8s 电机采用 8 层 Hairpin 扁线绕组技术,槽满率提升至 77%,铁损降低 25%,电机效率达到 98.11%。
- 散热系统:独创的双向全油冷散热和 S 型立体油路设计,确保电机在高负荷运行时的稳定性。
二、小米汽车的技术布局与市场表现
严忆泉的技术成果直接体现在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中:
- 小米 SU7:搭载 V6s 电机,CLTC 续航 700 公里,2024 年 3 月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20 万辆。
- 小米 SU7 Ultra:配备三电机四驱系统(2 台 V8s 电机 + 1 台 V6s 电机),零百加速 1.97 秒,最高时速 350km/h,2025 年 2 月上市后订单火爆,3 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
除了量产车型,小米汽车还在预研第三代电机,目标转速达到 35,000 转 / 分钟,并采用碳纤维极光缠绕转子工艺,进一步提升性能和效率。这种 “三代同堂” 的研发策略(第一代联合开发、第二代自研、第三代预研),体现了小米在技术储备上的前瞻性。
三、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严忆泉的技术成就不仅为小米汽车赢得了市场认可,也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 技术标杆:V8s 电机的量产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的重要标志,《纽约时报》将其与苹果造车计划的失败对比,认为小米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能力。
- 人才培养:严忆泉领导的电驱团队 90% 以上为硕士,成员来自传统车企、新势力和供应商,形成了跨领域的技术融合。这种人才结构为小米汽车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 行业合作:小米与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企业的合作,推动了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未来,严忆泉和小米汽车将面临更多挑战,包括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但正如雷军所说,小米对技术创新的激励 “不设上限”,严忆泉团队的持续突破,或将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部分数据可能随时间变化,建议关注小米官方渠道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