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续航能力因车型、配置及电池技术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覆盖了从日常通勤到长途出行的多元需求。以下是基于最新官方数据及实测表现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车型续航矩阵
1. 小米 SU7(中大型轿车)
- 标准版(后驱单电机):
- CLTC 续航:700 公里(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
- 实测表现:在广东高速测试中(平均时速 97.7km/h),续航为 495 公里,电耗 15kWh/100km。
- Pro 版(后驱单电机):
- CLTC 续航:830 公里(94.3kWh 神行电池)。
- 冬季表现:-2℃环境下续航达成率 87%,10 分钟超充可补能 80%。
- Max 版(四驱双电机):
- CLTC 续航:800 公里(101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 性能与续航平衡:零百加速 2.78 秒,高速实测续航 643 公里,达成率接近 80%。
- Ultra 版(高性能赛道版):
- CLTC 续航:630 公里(二代麒麟赛道专用电池),专为极致性能优化。
2. 小米 YU7(中大型轿跑 SUV)
- 单电机后驱版:
- CLTC 续航:835 公里(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新增版本能耗低至 13.3kWh/100km,风阻系数 0.23Cd。
- 续航梯度:覆盖 820km、810km、725km 版本,满足不同预算需求。
- 双电机四驱版:
- CLTC 续航:760 公里(101.7kWh 三元锂电池),零百加速 3 秒级,兼顾性能与续航。
- 极端环境表现:在 - 10℃、平均时速 105km/h 工况下,续航达成率 81.7%,远超行业 60% 的标准。
3. 其他车型
- 小米 MS11(SUV):CLTC 续航 1036 公里,搭载大电池组,定位长途出行市场。
二、技术支撑与实际体验
1. 电池技术突破
- CTB 一体化电池:
- 体积效率 77.8%,集成效率提升 24.4%,搭配 17 层高压绝缘防护和 7.8㎡双面冷却系统,提升安全性与冬季续航。
- 低温环境下,-20℃电池升温至 25℃仅需 5 分 18 秒,较上一代快 40%。
- 半固态电池探索:YU7 的 835km 版本或采用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190Wh/kg,进一步延长续航。
2. 热管理与能耗优化
- 高效双模热泵:
- 直接式热泵专热专用,间接式热泵一热多用,-15℃无需额外加热即可维持座舱温度。
- 小米工况(CLTC 基础上加入高低温及驾驶行为修正)使续航拟合度提升 18%。
- 空气动力学设计:
- SU7 风阻系数 0.195Cd,YU7 通过隐藏式门把手、主动尾翼等设计降至 0.23Cd,降低高速能耗。
3. 充电与补能生态
- 800V 超充网络:
- 计划 2025 年建成 1000 座超充站,支持 “充电 5 分钟续航 230 公里”,缓解长途焦虑。
- 电池云安全:
- 实时监控电池状态,4ms 主动断电,通过 1050 + 项安全测试,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
三、用户场景适配建议
1. 城市通勤与短途出行
- 推荐车型:小米 SU7 标准版(700km)或 YU7 725km 版本。
- 优势: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满足日常代步需求,支持家用充电桩夜间谷电补能。
2. 城际长途与跨省出行
- 推荐车型:小米 SU7 Pro 版(830km)或 YU7 835km 版本。
- 优势:长续航 + 超充网络,配合小米充电地图覆盖 95% 高速服务区,可实现 “充电一次,跨省无忧”。
3. 性能与续航兼顾
- 推荐车型:小米 SU7 Max 版(800km)或 YU7 双电机版(760km)。
- 优势:3 秒级加速 + CLTC 800km 续航,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同时满足长途需求。
四、横向对比与市场定位
- 竞品对标:
- 特斯拉 Model 3:长续航版 CLTC 615km,小米 SU7 Pro 版续航多出 215km,且支持更丰富的智能生态。
- 比亚迪汉 EV:最长续航 715km,小米 YU7 835km 版本续航提升 16.8%,动力参数更优。
- 价格策略:
- 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起,YU7 835km 版本预计 25 万 - 35 万元,形成 “性能 - 续航 - 价格” 精准覆盖。
五、总结
小米汽车的续航能力已形成 “全场景覆盖” 的产品矩阵:
- 入门车型:700km 级 CLTC 续航,满足城市代步。
- 主力车型:800-835km 级 CLTC 续航,兼顾长途与性能。
- 技术标杆:MS11 的 1036km 续航,树立行业新高度。
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参数领先,更在于通过 CTB 电池、高效热泵、超充网络等技术,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真实场景下的可靠体验。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时需结合自身使用频率、充电条件及预算,优先考虑 Pro 版或 835km 版本,以平衡续航、性能与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