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工合作阶段(2023 年 - 2024 年 8 月)
小米汽车在初期因缺乏独立生产资质,选择与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旗下)** 合作代工生产。这一合作关系通过工信部公告得以确认:
- 生产资质借用:在 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8 月期间,小米 SU7 车型的工信部申报信息中,生产企业名称标注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借用了北汽的生产资质,以满足法规要求。
- 实际生产地点:虽然资质归属北汽,但小米 SU7 的实际生产仍在北京亦庄的小米自建工厂进行。这一模式类似于蔚来与江淮的合作,即 “资质借用 + 自主生产”。
二、自主生产阶段(2024 年 8 月至今)
2024 年 8 月,小米汽车正式获得独立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资质,标志着其代工合作的结束。此后,小米汽车的生产模式发生了以下变化:
- 自建工厂主导:
- 北京亦庄工厂:一期工厂于 2024 年 6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实际产能已提升至每小时 40 台,2024 年全年交付量达 13.68 万辆。二期工厂于 2025 年年中竣工,总产能将翻倍至 30 万辆,并计划进一步扩建至 105 公顷。
- 武汉工厂:2025 年投产的武汉工厂专注于智能手机生产,年产能 600 万台,但未涉及汽车制造。
- 供应链整合:
- 核心零部件:小米汽车的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供应,驱动电机来自汇川技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由光庭信息提供,空气悬架系统由拓普集团负责。
- 生产设备:小米自研了 96.8% 的组测包装备和 100% 的生产软件,工厂专利数量超 500 件,实现了高度智能化。
- 官方战略调整:
- 雷军在 2024 年 7 月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小米选择 “从核心技术做起”,放弃代工或收购模式,以避免重蹈 14 年前的覆辙。
- 2024 年 8 月后的工信部公告中,小米汽车的生产企业名称已更改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也从 “北京小米” 变为 “小米”。
三、争议与澄清
- 其他代工传闻:
- 此前有传闻称小米可能与江淮、富士康等企业合作代工,但小米官方未予确认,且相关消息多为猜测。
- 2024 年 11 月的易车网报道指出,小米汽车 “没有明确的代工方”,直接由小米汽车有限公司负责生产,进一步否定了其他代工可能。
- 与北汽的后续合作:
- 虽然代工合作终止,但小米与北汽在电池领域仍有合作。例如,宁德时代、北汽和小米合资成立的 “时代北汽” 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与生产。
总结
- 当前生产模式:小米汽车以 ** 自建工厂(北京亦庄)** 为核心,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自主化,不再依赖外部代工。
- 历史代工方: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2023 年 - 2024 年 8 月),主要提供生产资质支持。
- 未来规划:小米计划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汽车,并通过二期工厂扩建和供应链整合进一步提升产能与技术竞争力。
如需获取最新动态,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公告或权威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