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与特斯拉 Model 3 作为当前纯电市场的标杆车型,分别代表了新势力与传统巨头的技术路线。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对比分析,结合最新数据与用户场景需求,为您提供决策参考:
一、核心参数与价格定位
维度 | 小米 SU7(2025 款) | 特斯拉 Model 3(2025 款) |
---|---|---|
起售价 | 21.59 万元(后驱长续航智驾标准版) | 23.55 万元(后轮驱动版) |
顶配价格 | 81.49 万元(Ultra 纽北限量版) | 33.95 万元(高性能全轮驱动版) |
续航(CLTC) | 700-830km(后驱版)/ 800km(四驱版) | 634-713km(后驱版)/ 682km(长续航版) |
动力性能 | 双电机四驱版零百加速 2.78 秒 | 高性能版零百加速 3.3 秒 |
智能驾驶 | 全系标配高速 NOA + 城市 NOA(含激光雷达) | 基础 Autopilot 免费,FSD 需额外支付 6.4 万元 |
价格策略对比:
- 小米 SU7 以21.59 万元起售切入中端市场,顶配车型价格接近 80 万元,形成 “入门高性价比 + 顶配性能旗舰” 的产品矩阵。
- 特斯拉 Model 3 价格区间更集中(23.55 万 - 33.95 万元),主打 “成熟品牌 + 均衡体验”,高性能版价格仅为小米顶配的 40%。
二、智能驾驶:免费普惠 vs 付费升级
小米 SU7:全场景免费智驾
- 硬件配置:192 线激光雷达 + 800 万像素三目摄像头 + 4D 毫米波雷达,算力达 508TOPS(双 Orin-X 芯片)。
- 功能覆盖:
- 高速 NOA: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实测接管率低于 0.1 次 / 百公里。
- 城市 NOA:支持无保护左转、环岛通行、拥堵跟车,偶发车道偏离需人工干预。
- 泊车:跨楼层记忆泊车(最长 1.5 公里),支持机械车位。
- 用户价值:全系免费提供高阶智驾,适合预算有限但追求科技体验的用户。
特斯拉 Model 3:FSD 的未来潜力
- 硬件配置:纯视觉方案(8 摄像头 + 1D 毫米波雷达),算力 720TOPS(HW4.0 芯片)。
- 功能覆盖:
- 基础 Autopilot: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适合高速场景。
- FSD(需付费):理论支持城市道路自动驾驶,但国内尚未完全落地,实际体验依赖 OTA 升级。
- 用户价值:FSD 硬件预埋,适合愿意为未来技术买单的用户,但当前实用性受限。
对比结论:
- 日常使用:小米 SU7 的免费智驾功能更全面,尤其在城市复杂路况下表现优于特斯拉基础版。
- 长期潜力:特斯拉 FSD 的算法迭代速度更快,若未来国内政策开放,可能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
三、续航与充电:实测表现与补能网络
续航表现
- 小米 SU7:
- CLTC 标称:后驱版 700-830km,四驱版 800km。
- 实际续航:
- 低温区(5~15℃):续航达成率 91%,实测 737km。
- 寒冷区(-20~-25℃):续航达成率 47.5%,实测 385km。
- 能耗:低温区 13.86kWh / 百公里,寒冷区 27.14kWh / 百公里。
- 特斯拉 Model 3:
- CLTC 标称:后驱版 634km,长续航版 713km。
- 实际续航:
- 高温区(35~42℃):高速续航达成率 100%,实测 340km。
- 寒冷区:未找到直接数据,但行业平均达成率约 40%-50%。
- 能耗:高温区约 18kWh / 百公里。
对比结论:
- 极端天气适应性:小米 SU7 在低温区表现更优,特斯拉在高温环境下续航更稳定。
- 长途出行:特斯拉电池管理系统更成熟,静止掉电率低,适合多日连续使用。
充电网络
- 特斯拉:
- 梅州已布局 V3 超级充电站(9 桩)和 V2 充电站(6 桩),充电 5 分钟可补充 250km 续航。
- 全球超 5 万个超级充电桩,覆盖广且兼容性强。
- 小米:
- 依赖第三方充电网络(如特来电、星星充电),梅州暂无专属充电站。
- 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功率最高 119kW,30%-80% 充电时间 25 分钟。
对比结论:
- 充电便利性:特斯拉超充网络更完善,尤其适合长途出行;小米需依赖第三方,但充电速度与特斯拉接近。
四、内饰与配置:科技堆砌 vs 极简主义
小米 SU7:智能家居式体验
- 设计语言:环抱式座舱 + 悬浮仪表台,软包覆盖率 70%,标配 Nappa 真皮座椅。
- 核心配置:
- 16.1 英寸中控屏:3K 分辨率,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操作流畅度优于特斯拉。
- 后排娱乐屏:8 英寸触控屏,支持空调、座椅调节及影音控制。
- 生态联动:小爱同学支持家居控制,车机系统兼容米家设备。
- 细节亮点:车载冰箱(首批车主赠送)、后排化妆镜、25 扬声器音响系统。
特斯拉 Model 3:极简化交互
- 设计语言:取消仪表盘,15.4 英寸中控屏集成所有功能,物理按键仅保留方向盘滚轮。
- 核心配置:
- Autopilot 界面:实时显示道路模型及车辆周边信息,交互逻辑简洁。
- 储物空间:682L 后备厢容积,优于小米 SU7。
- 争议点:空调操作需通过屏幕多次点击,语音助手反应较慢。
对比结论:
- 舒适性:小米 SU7 的座椅通风 / 加热、后排娱乐屏等配置更贴心,适合家庭用户。
- 科技感:特斯拉的极简设计与 FSD 界面更具未来感,吸引科技爱好者。
五、安全性能:碰撞测试与防护技术
小米 SU7:
- C-NCAP 2024 版成绩:综合得分 93.5%,主动安全得分 95.25%,行人保护超出行业平均 13.14%。
- 车身结构:2000MPa 热成型钢占比超 90%,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
- 电池安全:电芯定向防爆设计,碰撞后电池包零起火。
特斯拉 Model 3:
- 安全测试:未找到 2025 款 C-NCAP 数据,但历史款在中保研测试中表现优异(2023 款 G 级评价)。
- 电池防护:电池组采用防火设计,热失控概率较低。
对比结论:
- 主动安全:小米 SU7 的 AEB 系统在交叉路口、夜间场景中响应更快,得分率更高。
- 被动安全:两者车身结构均达到行业顶级水平,小米在乘员保护细节(如保压气帘)更优。
六、选购建议:按需求匹配车型
选小米 SU7 的三大理由:
- 极致性价比:21.59 万元即可拥有 800km 续航 + 城市 NOA,配置远超同价位竞品。
- 智能生态:小米用户可实现手机 - 车 - 家居无缝联动,提升生活便利性。
- 冬季续航优势:在 - 20℃环境下续航达成率 47.5%,优于多数纯电车型。
选特斯拉 Model 3 的三大理由:
- 品牌与保值率:特斯拉全球认可度高,二手车保值率约 60%-70%。
- 充电网络:梅州超充站布局完善,长途出行无需焦虑。
- FSD 潜力:硬件支持未来升级,适合长期持有用户。
具体场景推荐:
- 家庭用户:小米 SU7 的后排舒适性、车载冰箱等配置更实用。
- 科技尝鲜者:小米 SU7 的免费智驾功能更全面,适合体验前沿技术。
- 长途通勤者:特斯拉超充网络覆盖广,Model 3 长续航版续航稳定。
- 性能爱好者:小米 SU7 双电机版零百加速 2.78 秒,价格仅为特斯拉高性能版的 88%。
七、总结:新势力与传统巨头的较量
小米 SU7 凭借高性价比和全场景智驾,正在改写 20 万元级纯电市场格局;特斯拉 Model 3 则以品牌护城河和超充网络维持标杆地位。若您追求 “花小钱办大事”,小米 SU7 是更优解;若您重视品牌可靠性与补能便利性,特斯拉仍是稳妥选择。建议到店试驾,结合实际需求与使用场景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