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的工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2 09:42:59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的工厂布局呈现出 “自有核心工厂 + 全球代工厂网络” 的双轨模式,既通过自动化产线把控高端产品品质,又依托合作伙伴实现规模化生产。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自有工厂:技术标杆与产能中枢


  1. 北京亦庄智能工厂(黑灯工厂)
    作为小米最早的自建工厂,该基地于 2020 年投产,专注于高端手机和新技术预研。工厂实现 200 多道工序的全自动化,自研设备占比超 90%,年产能达百万台。这里曾生产小米 MIX Fold 系列折叠屏手机,其智能化程度在国内领先,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 60%。2025 年,工厂开放参观预约,成为展示小米智能制造实力的窗口。
  2. 昌平手机工厂
    2024 年建成的昌平工厂是小米产能主力,年产能达 1000 万台,生产小米 14 系列、MIX Fold 4 等旗舰机型。该工厂获得 “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认证,通过高度自动化实现降本增效,例如主板贴片环节由自主研发设备完成,减少人力依赖。
  3. 北京亦庄汽车超级工厂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于 2023 年竣工,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交付小米 SU7 超过 13.5 万辆;二期计划 2025 年三季度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工厂引入 700 多个机器人,实现冲压、压铸等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机器人公司已迁入该工厂,未来可能承担机器人生产任务。
  4. 武汉光谷智能家电工厂
    2024 年开工建设,计划 2025 年 11 月投产,专注于空调等大家电生产。这是小米 “人车家” 生态闭环的重要一环,未来将配套建设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本地化。

二、代工厂网络:全球化产能支撑


小米通过与全球头部代工厂合作,覆盖手机、IoT 设备等多元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 核心代工厂:富士康(廊坊、郑州)、英华达(南京)、比亚迪(深圳、印度)、龙旗(上海)、立讯精密(昆山)等。例如,富士康负责小米大部分手机生产,比亚迪参与高端机型制造,龙旗则承担部分中低端手机组装。
  • 海外布局
    • 印度:与富士康、比亚迪、DBG 合作,本地化生产比例达 75%,覆盖手机、电视等产品,2021 年新增比亚迪工厂以提升产能。
    • 越南:2021 年投产的 DBG 科技工厂生产智能手机,供应东南亚市场,包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 墨西哥:为规避关税,小米正与当地政府洽谈建厂,计划复制 “印度模式”,通过合资生产降低成本。


三、技术突破与智能制造


  1. 黑灯工厂与 AI 应用
    北京亦庄工厂通过 AI 视觉检测、机器人协作等技术,实现 “关灯生产”。例如,X-Eye 智能质检系统利用 X 光片分析焊点,精度达 0.1 秒 / 次;汽车工厂的 9100 吨压铸机可一次成型车身骨架,减少零部件数量。昌平工厂则引入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生产效率提升 100%。
  2. 自研设备与供应链控制
    小米投资 110 家智能装备企业,自研板测系统、中央调度平台等核心技术,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例如,手机主板贴片环节的自研设备可同时处理 1500 个元器件,精度误差小于 0.01 毫米。

四、生态链与协同生产


小米生态链产品(如取暖器、洗碗机)主要由代工厂生产,但部分核心品类开始整合自有产能:
  • 取暖器:由北京智米、杭州乐秀等生态链企业委托卓力电器、宁波卡帝亚代工。
  • 洗碗机:苏州张家港工厂由小米生态链企业轻美电器投资,2025 年达产后年产 50 万台,聚焦智能厨房场景。
  • 家电总部:武汉光谷基地除生产空调外,还将承担家电研发和全球销售职能,推动生态链产品的协同创新。

五、全球化与供应链韧性


小米通过 “本地化生产 + 供应链分散” 策略应对贸易风险:
  • 关税规避:印度、越南、墨西哥工厂利用当地政策降低成本,例如印度工厂规避 100% 的进口关税。
  • 供应链多元化:在墨西哥与巴西谈判建厂的同时,加强与国产供应商合作,如澎湃芯片研发、龙芯中科的物联网芯片项目,减少对美系技术的依赖。

总结


小米的工厂体系以 “高端自研 + 规模代工” 为核心,通过北京、昌平、武汉的自有工厂树立技术标杆,同时依托全球代工厂网络覆盖中低端市场。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旗舰产品的品质与创新,又通过规模化生产维持成本优势。随着汽车工厂二期和武汉家电基地的投产,小米正从消费电子向 “人车家” 全生态制造延伸,其智能制造技术与全球化布局将持续影响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