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自己有工厂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2 09:43:01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目前已形成 “核心自建 + 生态链协同 + 全球代工” 的多元化生产体系,其工厂布局覆盖手机、汽车、家电等关键领域,同时通过投资与合作深度参与供应链建设。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领域自建工厂:掌控高端制造


  1. 手机制造:北京昌平智能工厂
    小米首座大规模自有手机工厂,位于北京昌平,2024 年 2 月正式投产。工厂总建筑面积 8.1 万平方米,年产能超 1000 万台,主要生产小米 14 系列、小米 MIX Fold 4 等旗舰机型。该工厂采用 96.8% 自研设备和 100% 自研软件,实现 24 小时全自动化生产,日均产量达 3 万台,是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手机工厂之一。此外,小米在亦庄还有一座研发型工厂,专注于新工艺预研,曾生产过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等机型。
  2. 汽车制造: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小米汽车核心生产基地,总投资 630 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 2024 年 3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覆盖冲压、压铸、车身焊接、涂装、电池和总装六大工艺,每 76 秒下线一台小米 SU7。二期工厂 2025 年中启动生产,预计新增产能 15 万辆,未来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工厂引入 700 余个机器人,关键工艺自动化率 100%,并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实现研发、生产、测试一体化。
  3. 家电制造:武汉智能工厂
    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2024 年 11 月奠基,计划 2025 年 11 月投产。工厂占地 751 亩,聚焦空调生产,年产能 600 万台,涵盖家用及中央空调全品类,并规划 100 余间实验室,实现 “研发 - 测试 - 生产” 闭环。此外,小米在苏州张家港布局洗碗机工厂,年产 50 万台,由生态链企业轻美电器运营,小米提供技术支持。

二、生态链与合资工厂:深化供应链协同


  1. 生态链企业工厂
    小米通过投资和技术输出,与生态链企业共建生产体系。例如,紫米(ZMI)生产充电宝、酷态科(CUKTECH)生产充电器,二者均为小米全资子公司,其工厂虽属独立运营,但产品严格遵循小米标准。此外,华米科技(Amazfit)生产智能手表,云米科技(Viomi)生产家电,这些企业的工厂虽不直接归属小米,但通过股权和战略合作深度绑定。
  2. 合资工厂
    • 电池领域:小米与宁德时代、北汽蓝谷合资成立北京时代动力电池公司,持股 5%,建设电芯工厂,为小米汽车提供稳定的电池供应。
    • 芯片领域:小米曾与联芯科技合作成立松果电子,研发澎湃系列芯片,虽然后续调整业务方向,但仍保留部分芯片设计能力。


三、全球代工网络: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1. 国内代工
    中低端手机及生态链产品主要依赖富士康、比亚迪、英华达等代工厂。例如,小米 Redmi 系列手机由富士康和比亚迪代工,手环由华米科技生产,电视由冠捷(AOC)代工。
  2. 海外代工
    • 印度:小米在印度拥有 7 座工厂,均与富士康、伟创力等合作,本地化率超 95%,每秒生产 3 台手机,覆盖印度及周边市场。
    • 越南:委托 DBG 科技(光弘科技)生产智能手机,工厂占地 20 万平方米,主要供应东南亚市场,小米无所有权或经营权。
    • 印尼、巴西:通过合作伙伴建立组装厂,满足区域市场需求。


四、战略意义:平衡成本与技术掌控


  1. 自建工厂的价值
    • 高端产品品质保障:旗舰手机和汽车的核心工艺(如小米 SU7 的一体化压铸、小米 14 的陶瓷后盖)需自主把控,避免代工技术泄露。
    • 供应链安全:汽车工厂的电池自研(CTB 技术)和手机工厂的自动化设备自研,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 技术孵化:亦庄研发工厂作为 “技术实验室”,推动如屏下摄像头、液态镜头等创新技术落地。

  2. 代工模式的优势
    • 快速扩产:2023 年小米全球手机销量 1.5 亿台,若全部自建生产需数倍工厂,代工模式可灵活调配产能。
    • 成本优化:越南、印度工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关税政策,降低生产成本。


五、未来布局:向 “制造 + 研发” 双轮驱动转型


  1. 产能扩张:汽车工厂二期、武汉家电工厂投产后,小米自有产能将覆盖高端手机、汽车、大家电三大领域,支撑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
  2. 技术投入:昌平手机工厂计划申请超 500 项专利,汽车工厂研发自动驾驶和电池技术,家电工厂聚焦智能互联。
  3. 全球化:在东南亚、欧洲探索更多本地化生产,同时加强国内供应链韧性,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总结:小米通过 “自建工厂掌控核心、生态链协同创新、全球代工灵活布局” 的策略,实现了生产体系的多元化。其自有工厂虽占比不高,但在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深度布局,彰显了小米从 “互联网公司” 向 “制造 + 科技” 企业的转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