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米目前拥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工厂,并且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和销售。以下是详细信息:
一、自建工厂的布局与产能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
- 规模: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630 亿元。
- 产能:原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后实际产能已提升至24 万辆 / 年(每小时生产 40 台整车,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
- 投产时间:2023 年 6 月竣工,2024 年 4 月开始交付首款车型小米 SU7。
- 二期工厂:
- 规模:紧邻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53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
- 产能: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总产能将达30 万辆 / 年。
- 进度:2024 年 7 月开工,2025 年 4 月完成路面硬化施工,计划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三期规划:二期工厂旁 52 公顷地块已预留为三期用地,未来总产能可能进一步扩展。
二、独立造车资质的突破
小米在 2024 年 7 月取得了独立造车资质,生产企业名称从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
- 自主生产权:小米无需再借用北汽等企业的资质,可完全自主控制生产流程。
- 品牌统一性:产品尾标从 “北京小米” 改为 “小米”,提升品牌辨识度。
- 技术迭代:在大压铸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更大自主权,加速研发进程。
三、工厂的技术与生态优势
小米汽车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集研发、测试、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智能园区:
- 智能制造:
- 引入超过 700 个机器人,实现冲压、压铸、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 100% 自动化。
- 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支持 SU7 Ultra 等车型的 800V 高压平台和高阶智驾系统研发。
- 生态整合:
- 依托澎湃 OS(HyperOS)打通 “人 - 车 - 家” 场景,用户可通过小米手机、平板无缝控制车辆。
- 工厂内设有旗舰店、交付中心和科技展厅,提供从生产到体验的全流程服务。
四、产能与市场表现
- 交付量:
- 2024 年累计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 4 月单月交付量达2.85 万辆,创新势力品牌新高。
-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3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 订单压力:
- 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 45-50 周(约 10-12 个月),部分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转单。
- 工厂通过双班制生产、供应链优化(如电池供应问题解决)加速产能爬坡。
五、未来规划
- 新车型:2025 年 6-7 月将推出 SUV 车型小米 YU7,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 海外布局:已启动欧洲认证,计划 2026 年进军德国市场。
- 产能扩张:三期工厂规划落地后,总产能可能突破 50 万辆 / 年,以应对全球市场需求。
总结
小米不仅拥有自建的汽车工厂,还通过独立资质、智能制造和生态整合构建了完整的造车体系。北京亦庄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小米正式跻身新能源汽车制造行列,而产能的持续扩张和技术迭代将助力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