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集团 2024 年财报及最新数据,小米汽车业务在首年(2024 年 3 月至 12 月)实现营收328 亿元,占集团整体营收的 9.0%,成为小米第三大业务板块。这一成绩主要由首款车型小米 SU7 贡献,全年累计交付量达13.68 万辆,远超年初设定的 10 万辆目标。
核心数据解析
- 销量与营收结构
小米 SU7 的平均售价从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22.86 万元逐步提升至全年的 23.45 万元,主要得益于高配置版本(如 Max 版占比超 43%)的热销。以全年 13.68 万辆计算,销售额约为321 亿元(汽车收入),其余 7 亿元为相关服务收入。
- 财务健康度
尽管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但亏损幅度逐季收窄(Q2 至 Q4 分别为 18 亿、15 亿、7 亿元),毛利率从 15.4% 提升至 20.4%,接近理想汽车水平。规模效应下,小米汽车单台边际成本快速下降,预计 2025 年上半年有望实现单季度盈利。
- 市场表现
- 2024 年:SU7 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第四季度交付量达 6.97 万辆,占全年总量的 51%。
- 2025 年:1-4 月累计交付10.57 万辆,其中 4 月交付 2.8 万辆,因产能限制环比微降,但仍位居新势力第四。5 月 SU7 Ultra 上市后锁单超 1 万台,进一步拉动高端市场需求。
增长驱动力
- 产能提升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接近 40 万辆 / 年,为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提供保障。
- 产品矩阵扩展
2025 年 6 月将发布中型轿车 YU7,定位 20-30 万元市场,与特斯拉 Model Y 竞争,预计月销量可达 2.8 万辆。
- 全球化试水
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出口,SU7 通过平行贸易进入俄罗斯、中东等市场,二手溢价达 46 万元,显示国际市场潜力。
行业对比与估值
- 营收规模:328 亿元接近蔚来 2023 年营收(492 亿元),但小米仅用 9 个月达成,增速领先新势力。
- 市销率:以小米集团当前市值 1.35 万亿元计算,汽车业务估值约占 30%(4050 亿元),对应市销率 12.3 倍,高于比亚迪(1.2 倍)、理想(3.3 倍),反映市场对其智能化生态的溢价。
风险与挑战
- 竞争加剧:2025 年 4 月零跑、小鹏、理想月交付量均超 3 万辆,小米需应对头部品牌的价格战和产品迭代压力。
- 技术投入:2024 年研发支出 241 亿元(同比 + 25.9%),汽车业务研发占比超 30%,短期盈利压力仍存。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和生态协同效应,已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2025 年若能突破产能瓶颈并加速全球化,营收有望突破800 亿元,成为小米集团增长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