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主要供应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2 13:50:55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融合了全球头部企业与本土产业链资源,覆盖电池、智能驾驶、电机、热管理等核心领域。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主要供应商梳理及技术合作细节:

一、电池与能源系统


  1. 宁德时代
    • 角色:三元锂电池核心供应商,为小米 SU7 Max/Pro 等高性能车型提供 101kWh 电池包,支持 800V 高压平台,能量密度达 260Wh/kg。
    • 技术亮点:与小米合作开发麒麟电池,采用 CTP 3.0 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7.8%,适配 SU7 Ultra 车型。

  2. 比亚迪弗迪电池
    • 角色: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覆盖 SU7 标准版及 YU7 车型,电池容量 73.6-96.3kWh,续航 668-830km。
    • 合作模式:部分电池包由小米自行 PACK,采用刀片电池技术,安全性提升 20%。

  3. 其他供应商
    • 中创新航:一级电池供应商,提供标准续航版磷酸铁锂电池。
    • 珠海冠宇:参与电池组件研发,主攻高倍率快充技术。
    • 蜂巢能源:供应短刀电池,适配小米生态链储能场景。


二、智能驾驶与芯片


  1. 英伟达
    • 角色: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SU7 搭载两颗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城市 NOA 和高速领航功能。
    • 技术壁垒:与小米联合优化算法,实现端到端推理延迟低于 100ms。

  2. 高通
    • 角色:智能座舱芯片供应商,骁龙 8295 芯片采用 5nm 工艺,AI 算力 30TOPS,支持多屏交互和 AR-HUD。
    • 生态整合:深度适配小米澎湃 OS,实现手机 - 车机无缝流转。

  3. 禾赛科技
    • 角色:激光雷达供应商,AT128 混合固态雷达安装于 SU7 车顶,探测距离 200m,点云密度 153 万点 / 秒。
    • 成本控制:通过自研芯片和量产工艺,将单台成本降至 5000 元以下。

  4. 地平线 & 大陆芯智驾
    • 角色:提供征程 5 芯片及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 L2 + 级辅助驾驶。
    • 技术协同:与小米联合开发 BEV 感知模型,提升复杂场景识别精度。


三、电机与动力系统


  1. 汇川技术
    • 角色:驱动电机核心供应商,V6s 电机(210kW)与小米联合研发,转速 21000rpm,效率 97.5%,适配 SU7 Ultra 前桥。
    • 产能布局:苏州工厂年产能规划 50 万台,2025 年 Q1 新能源车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35%。

  2. 联合汽车电子(联电)
    • 角色:供应单电机版本(150kW),适配 SU7 标准版,采用 Hair-pin 绕组技术,功率密度 3.2kW/kg。
    • 合作历史:为大众、通用等车企长期供货,技术成熟度高。

  3. 小米自研电机
    • V8s 电机:搭载于 SU7 Ultra 后桥,双电机总功率 480kW,转速 27200rpm,采用激光缠绕转子技术,效率突破 98%。
    • 生产模式:由汇川代工,未来可能自建产线。


四、热管理与底盘系统


  1. 银轮股份
    • 角色:独家供应热管理系统,集成 PTC 加热、液冷循环及冷媒直冷技术,支持 - 30℃低温启动。
    • 技术优势: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能耗优化,冬季续航提升 15%。

  2. 拓普集团
    • 角色:空气悬架供应商,采用 CDC 减震器 + 空气弹簧组合,支持 7 档高度调节,响应速度 20ms。
    • 成本控制:通过一体化压铸工艺,单件重量降低 20%。

  3. 博世
    • 角色:提供 iBooster 电控制动系统及 ESP 10.0,制动距离缩短至 33.5 米(100-0km/h)。
    • 技术协同:与小米合作开发 One-Box 线控制动方案,集成能量回收功能。


五、生态链与零部件


  1. 富特科技
    • 角色:车载电源供应商,提供 48V 轻混系统及 DC-DC 转换器,适配小米 SU7 低压平台。
    • 质量认证:获小米 “优秀质量奖”,产品不良率低于 0.5PPM。

  2. 津荣天宇
    • 角色:精密金属部件供应商,供应电池包壳体及电机端盖,采用 6 系铝合金材料,减重 15%。

  3. 蓝思科技
    • 角色:车载玻璃供应商,提供曲面中控屏(16.1 英寸)及电子外后视镜,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透光率 92%。


六、充电网络与服务


  1. 第三方合作
    • 运营商:接入特来电、星星充电等 18 家运营商,超 126 万根充电桩,其中 9.4 万根为超充桩,覆盖 99% 公共充电场景。
    • 车企联盟:与蔚来、小鹏、理想共享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和扫码支付。

  2. 自建超充站
    • 技术方案:600kW 液冷超充桩已在北京、上海试点,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km,兼容 800V 高压平台。
    • 合作方:华为数字能源参与桩体设计,特锐德提供运维服务。


七、核心技术自主化


小米在关键领域采用 “自研 + 投资” 模式,例如:
  • 自动驾驶:收购深动科技,自研 BEV 感知算法,数据闭环效率提升 40%。
  • 电池管理:自研 BMS 系统,通过 AI 预测电池健康度,寿命延长 10%。
  • 压铸工艺:自研 9100T 超大压铸机,车身焊接点减少 840 个,重量降低 17%。

总结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呈现 “全球头部企业 + 本土产业链 + 生态链协同” 的特点,既保障了技术领先性,又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随着 2025 年产能爬坡(目标 35 万台),其供应链将进一步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例如碳化硅电驱、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