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透明电视是小米于 2020 年 8 月发布的全球首款量产透明 OLED 电视,属于小米电视大师系列的高端探索产品。以下是其核心信息与市场表现的详细分析:
一、技术特性与产品设计
- 透明 OLED 屏幕
小米透明电视采用 55 英寸透明 OLED 面板,厚度仅 5.7mm,通过移除传统背板和整合外置主机实现极致轻薄。屏幕透光率约 38%,采用「百叶窗」原理,通过透明子像素与 WRGB 子像素交替排列,在显示画面时保留部分透光区域,使屏幕在关闭时如同玻璃般通透。
- 硬件配置
- 芯片:搭载 MTK 9650 旗舰芯片(四核 A73 架构 + Mali-G52 GPU),支持 AI Master 引擎,可对画质进行 20 + 种算法优化。
- 显示性能:分辨率为 1080P,支持 120Hz 刷新率、1ms 响应时间及 MEMC 运动补偿,DCI-P3 色域达 93%,但全屏峰值亮度仅约 140nit,低于主流 OLED 电视的 800-1000nit,导致 HDR 效果受限。
- 音频:支持杜比全景声和 AI 智能音效调校,配备双 8W 扬声器。
- 系统与交互
定制 MIUI For TV 透明 UI,界面元素透明化处理,并加入 AOD 息屏显示和悬浮 AOD 功能,用户可自定义悬浮图案或文字。
二、市场定位与用户反馈
- 价格与销量
售价 49999 元,2020 年首发 1000 台被秒光,但高昂定价限制了普及。截至 2025 年,该产品仍在中关村在线等平台销售,价格保持不变,显示其作为高端收藏品的定位。
- 用户评价
- 优点:科幻外观、透明显示效果震撼,适合商业展示或科技爱好者收藏。
- 缺点:亮度低(日间使用效果差)、分辨率不足(55 英寸仅 1080P)、无法显示纯黑色(关闭像素时背景干扰明显),且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烧屏风险。
- 应用场景
- 商业领域:橱窗展示、展厅互动、建筑幕墙等,如上海迪士尼城堡项目已采用透明显示技术。
- 家庭场景:作为客厅装饰品或特殊观影需求,但实用性较低,需搭配深色背景以提升观感。
三、行业竞争与技术发展
- 竞品对比
- LG 透明 OLED 电视:采用 WRGB 四色像素设计,透光率更高(约 40%-50%),但价格更高(如 55 英寸型号售价超 10 万元)。
- 三星透明 Micro LED:2025 年推出的透明 Micro LED 电视分辨率更高(如 4K),透光性优于 OLED,但成本极高,尚未大规模量产。
- 松下透明电视:重量仅 1.75kg,支持透明 / 遮光模式切换,但量产节奏较慢。
- 技术趋势
- OLED 改进:LG、京东方等厂商正研发更高透光率的透明 OLED 面板,目标将透光率提升至 50% 以上。
- Micro LED 崛起:三星、索尼等企业加速布局透明 Micro LED,其自发光特性和更高亮度可能成为未来主流。
- 成本下降:随着供应链成熟,透明显示技术成本预计将逐步降低,推动产品普及。
四、小米的战略意义
小米透明电视并非以销量为目标,而是通过技术突破提升品牌高端形象。雷军曾表示,该产品是小米「探索未来电视终极形态」的开山之作,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变革。尽管实用性有限,但其量产能力(国内唯一 OBM 厂商)为后续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
五、购买建议
- 普通消费者:除非对透明显示有特殊需求,否则不建议购买。主流 OLED 电视(如小米电视 6 OLED)在画质、亮度和性价比上更具优势。
- 商业用户:适合用于展览展示、品牌体验店等场景,需搭配深色背景以优化显示效果。
- 科技爱好者:可作为收藏品或极客玩具,但需接受其高成本与技术局限性。
总结
小米透明电视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其透明 OLED 技术代表了当前显示行业的最高水平。尽管存在亮度低、分辨率不足等问题,但其量产意义深远,推动了透明显示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未来,随着 Micro LED 等新技术的成熟,透明电视有望在画质、成本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走向大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