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 SU7 的续航表现,目前的信息显示存在一定的实际使用差异,但需结合测试标准、驾驶环境和电池管理策略综合分析:
一、官方数据与实际测试的差异
- CLTC 标准的局限性
小米 SU7 的官方续航数据(700-830km)基于 CLTC 工况测试,该标准模拟中国城市与郊区混合路况,但测试条件相对理想化(如空调关闭、无急加速等)。实际驾驶中,高速行驶(120km/h)、低温环境(-15℃)或频繁急加速会显著增加能耗。例如,在 110-120km/h 的高速测试中,SU7 的续航达成率约为 59.7%,满电高速续航约 495km;而在 - 15℃的极寒环境下,续航可能衰减至 47.5%(385km)。
- 用户实测反馈的两极分化
部分用户反映实际续航与官方数据存在明显差距,例如河南一位车主在夏季实测续航约 500km(官方 700km),开空调后降至 450km。但也有用户在温和环境下(30℃)测得续航 550km,达成率 78.6%,甚至在特定测试中(北京五环混合路况)达成率达 97.1%(680km)。这种差异主要源于驾驶习惯、环境温度和使用场景的不同。
二、技术层面的解释
- 电池锁电与隐藏电量策略
小米 SU7 存在电池锁电设计,官方标定的电池容量(如 73.6kWh)并非全部开放给用户。测试显示,当表显电量为 0 后,仍可继续行驶 3-15 公里,且充电量可能超过官方容量(如 82.79 度电 vs 73.6kWh)。这种策略旨在保护电池寿命,避免过充过放,但可能导致用户对剩余续航的误判。
- 温控与能耗管理
SU7 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会根据环境温度动态调整可用电量。例如,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下降,BMS 可能限制输出功率以保护电池,导致续航缩水。此外,空调制热(冬季)和制冷(夏季)均会增加能耗,进一步影响实际续航。
三、行业共性与小米的应对
- 电动车续航的普遍挑战
续航虚标并非小米独有问题。CLTC 标准下,多数电动车的实际续航达成率在 60%-90% 之间,低温环境下普遍衰减 15%-30%。例如,极氪 007 在 - 10℃环境下续航达成率约 87%,而 Model 3 仅为 60%。小米 SU7 的表现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在极端条件下仍有提升空间。
- 官方回应与优化措施
小米官方表示,SU7 提供 CLTC 和预估续航两种显示模式,后者通过算法动态调整续航预测,考虑驾驶习惯和环境因素。此外,通过 OTA 更新(如 1.2.0 版本)优化了能耗管理逻辑,部分用户反馈更新后续航显示更准确。官方还建议用户合理规划充电(如设置充电限值为 80%)以延长电池寿命。
四、用户建议与使用技巧
- 合理预期与驾驶习惯
- 高速行驶时,建议保持时速 100-110km/h 以降低风阻,能耗可减少 10%-15%。
- 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平稳驾驶可提升续航 10%-20%。
- 冬季使用时,提前预热电池(通过预约充电功能),并适当降低空调温度(如 22℃)以减少能耗。
- 灵活利用续航显示功能
- 优先参考 “预估续航”,其动态调整更贴近实际路况。
- 关注剩余电量百分比而非绝对里程,避免因锁电策略导致的误判。
- 定期维护与软件更新
- 定期检查胎压(建议 2.5bar),低胎压会增加滚动阻力,降低续航 5%-8%。
- 及时安装 OTA 更新,优化电池管理算法和能耗逻辑。
五、总结
小米 SU7 的续航表现存在一定的实际差异,但这是电动车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主要受测试标准、驾驶环境和电池管理策略影响。从数据来看,SU7 在温和环境下(如 23℃、城市路况)的续航达成率可达 80%-90%,而在极端条件下(如 - 15℃、高速)则可能降至 50% 左右。对于多数用户而言,SU7 的续航仍能满足日常通勤和中短途出行需求,但长途驾驶或低温环境下需提前规划充电。若对续航有更高要求,可考虑选择搭载 800V 平台或更先进电池技术的竞品(如极氪 007)。
总体而言,小米 SU7 的续航并非 “虚标”,而是在特定测试条件下的理论值与实际使用场景存在差异。通过合理驾驶、灵活设置和定期维护,用户可最大程度发挥车辆的续航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