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小米 SU7 的市场表现持续强劲,订单量与交付量均保持高速增长。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及行业爆料,小米 SU7 系列累计订单量已接近38 万台,其中未交付订单量超过18 万台。这一数据反映了市场对小米首款电动汽车的高度认可,但也凸显了产能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订单量与交付量的动态变化
- 累计订单量增长轨迹
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上市以来,小米 SU7 的订单量迅速攀升:
- 2024 年 3 月 29 日:开启大定 27 分钟订单突破 5 万台,24 小时内大定突破 88,898 台。
- 2024 年 12 月:累计订单约 23.4 万台,未交付订单 12 万台。
- 2025 年 1 月:累计订单超 27 万台,未交付订单 13.2 万台。
- 2025 年 3 月 16 日:第三方统计显示累计订单接近 38 万台,未交付订单超过 18 万台。
- 2025 年 4 月底:未交付订单进一步攀升至 18 万台,累计订单预计接近 40 万台(基于交付量与新增订单推算)。
- 交付速度与产能瓶颈
小米汽车正以每月近 3 万台的速度冲刺交付目标:
- 2025 年 2 月:交付量超 2 万台,累计交付突破 18 万台。
- 2025 年 3 月:交付量超 2.9 万台,累计交付超 20 万台。
- 2025 年 4 月:交付量超 2.8 万台,第 24 万台车下线。
尽管交付速度显著提升,但未交付订单量仍在增长,主要原因是产能爬坡缓慢。小米一期工厂月产能约 2.4 万至 2.5 万台,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短期内产能压力较大。
二、订单结构与市场反馈
- 车型偏好与用户画像
- 高配车型占比高:Max 版(29.99 万元)订单占比达 40%,Pro 版(24.59 万元)和标准版(21.59 万元)各占 30%。
- 用户群体:男性用户占比 70%,平均年龄 25-35 岁,以科技爱好者和家庭用户为主。
- 市场定位:凭借 21.59-29.99 万元的定价、800V 高压平台、2.78 秒加速性能等优势,小米 SU7 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如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中占据一席之地。
- 区域与渠道表现
- 中国市场主导:订单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贡献了超 60% 的销量。
- 渠道扩张: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门店总数增至 269 家,覆盖 74 城;服务网点扩展至 132 家,遍及 79 城,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三、未来挑战与产能规划
- 订单消化压力
以当前每月 3 万台的交付速度计算,消化 18 万台积压订单需约半年时间。若二期工厂如期投产,预计 2025 年下半年产能将逐步释放,订单消化拐点有望到来。
- 交付周期延长
由于订单积压,小米 SU7 各版本交付时间普遍延长:
- 标准版:锁定订单后预计 45-48 周交付(约 11-12 个月)。
- Pro 版:44-47 周交付。
- Max 版:40-43 周交付。
- Ultra 版:18-21 周交付(新增高端车型,售价 52.99 万元起)。
-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尽管小米 SU7 销量领先,但面临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竞争压力。小米需持续优化产能、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并通过技术迭代(如 HyperOS 系统、智能驾驶功能)巩固市场地位。
四、数据说明与参考来源
- 第三方数据:累计订单量接近 38 万台的统计来自行业机构,可能包含预订量与锁单量。
- 官方数据:小米官方未直接公布累计订单量,但雷军在 2025 年 3 月透露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含交付与未交付订单)。
- 时效性:以上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底,5 月订单量可能因促销活动(如 5 月限时购车权益)进一步增长。
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公告或第三方平台(如懂车帝、汽车之家)获取最新数据。若需了解实时订单状态,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线下门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