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Max 的续航表现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结合官方数据、实测表现及用户反馈,其续航能力可概括为 **“CLTC 标准 800 公里超长续航,实测场景化表现扎实,极端环境下优于同级”**。以下从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官方续航与实测表现
1. CLTC 标准续航
- 数据:搭载 101kWh 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CLTC 工况续航为800 公里。
- 技术支撑:
- CTP3.0 技术: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2%,能量密度达 255Wh/kg,优于极氪 007 的 250Wh/kg 和特斯拉 Model 3 的 210Wh/kg。
-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 871V,支持 480kW 超充,充电 5 分钟补能 220 公里,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20 分钟内电量从 10% 充至 80%。
2. 实测续航
- 高速工况:
- 120km/h 匀速:实测续航 504.2 公里,达成率 63%,优于极氪 007 的 58%。
- 懂车帝横评:高速续航 643 公里,达成率 79.4%,排名第一(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为 568 公里,达成率 79.7%)。
- 城市工况:
- 综合路况:实测续航 643 公里,达成率 80%,优于比亚迪汉 EV 的 75%。
- 用户反馈:日常通勤(6 公里短途 + 运动模式)电耗约 20kWh/100km,高速巡航(舒适模式 + NOA)电耗 14-15kWh/100km,综合续航约 500 公里。
- 极端环境:
- -25℃寒冷区:实测续航 385 公里,达成率 47.5%,百公里电耗 27.14kWh,热泵空调贡献 30% 能效提升。
- 10℃低温区:续航 737 公里,达成率 91%,电耗 13.86kWh/100km,接近 CLTC 标准。
二、电池技术与寿命
1. 电池特性
- 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耐低温性能更优(-20℃容量保持率 70%),但成本较高。
- 热管理系统:
- 双模热泵:-10℃时 COP(能效比)为 2.8,-15℃降至 1.5,-20℃仅 0.8,需配合 PTC 辅助加热。
- 124 级温控算法:通过冷媒循环为座舱供热,减少电池预热能耗(单次预热需 7.5kWh,相当于续航减少 55 公里)。
2. 寿命与质保
- 设计寿命:15 年或 30 万公里,5 年后电池容量保持率 85%(行业平均 80%)。
- 质保政策: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电池容量衰减至 70% 免费更换。
三、竞品对比
1. 续航能力
车型 | CLTC 续航 | 实测高速续航 | 低温续航(-25℃) | 充电速度(10%-80%) |
---|---|---|---|---|
小米 SU7 Max | 800km | 643km | 385km | 20 分钟 |
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 | 713km | 568km | 320km | 30 分钟 |
比亚迪汉 EV 2025 款 | 701km | 520km | 350km | 30 分钟 |
极氪 007 2025 款 | 870km | 610km | 420km | 10.5 分钟 |
2. 优势与不足
- 优势:CLTC 续航领先特斯拉 Model 3,充电速度快于比亚迪汉 EV,低温续航达成率优于极氪 007(47.5% vs 42%)。
- 不足:极氪 007 的 870 公里续航和 10.5 分钟快充更具竞争力,特斯拉的 V4 超充网络覆盖更广。
四、用户使用建议
1. 日常使用
- 充电策略:日常充电至 80%-90%,长途出行充满,避免频繁过充过放。
- 驾驶模式:高速使用 “舒适模式 + NOA”,城市通勤用 “经济模式”,减少急加速和急刹车。
2. 极端环境
- 低温场景:提前预约电池预热,关闭座椅加热,使用经济模式,减少空调制热频率。
- 高温场景:避免长时间暴晒,定期检查电池冷却系统,确保散热效率。
3. 充电规划
- 超充网络:优先选择小米自建超充桩(480kW),10 分钟补能 300 公里,次选第三方超充桩(如极氪、特斯拉 V4 桩)。
- 家充方案:安装 7kW 家用充电桩,夜间谷电充电,降低使用成本。
五、总结
小米 SU7 Max 的续航表现可概括为 **“长续航、快充电、强适应”**,其 800 公里 CLTC 续航和 480kW 超充技术在同级中处于第一梯队,尤其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达成率(47.5%)优于多数竞品。尽管极氪 007 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更具优势,但小米 SU7 Max 凭借双电机四驱性能和智能化配置,仍是追求性能与续航平衡的用户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