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时间维度看,小米的现金储备呈现持续积累态势:2023 年同期为 1276 亿元,2024 年第三季度增至 1516 亿元,年末进一步提升至 1751 亿元。这一增长得益于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的成功(4000 元以上机型占比提升至 22%)、IoT 业务的规模效应(收入突破千亿,毛利率达 20.3%)以及互联网服务的高毛利贡献(毛利率 76.6%)。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现金储备为 1080 亿元,这一数据可能主要反映现金及等价物的核心流动性资产。尽管 2025 年 3 月完成 425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397 亿元)的闪电配售融资,但该笔资金因完成时间(3 月 31 日)可能未计入 Q1 财报,预计将在后续季度体现。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加速汽车产能扩张(武汉二期工厂建设)、AI 研发(2025 年预算 75 亿元)及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的资金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现金储备策略具有显著的战略前瞻性。截至 2024 年底,其现金储备与流动负债(1751 亿元)持平,流动比率维持在 1.29 的健康水平。这种财务结构既保障了短期偿债能力,又为长期投入(如汽车业务年资本开支超 200 亿元)提供了安全边际。雷军曾明确表示,“100 亿美元是造车上牌桌的门槛”,而小米通过自有资金积累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双重路径,正逐步构建应对行业竞争的资金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