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谁代工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6 10:13:08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 谁代工的
小米汽车的代工合作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布局,既有与传统车企的深度绑定,也有自建工厂的产能补充,同时根据不同车型需求动态调整合作伙伴。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代工伙伴:北汽集团


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的生产主要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简称 “北汽越野”)负责,这一合作关系在工信部的申报信息中得到明确验证。北汽越野作为北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具备成熟的汽车制造资质和生产线,其代工模式的优势体现在:
  • 资质与产能保障:北汽越野帮助小米快速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解决了初期自建工厂资质审批周期长的问题。例如,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公告中,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直接标注为北汽越野,为车型上市铺平了道路。
  • 技术协同:北汽越野在越野车领域的底盘调校经验,与小米 SU7 的运动化定位形成互补。同时,小米 SU7 的部分零部件(如车身冲压件)由北汽集团旗下的无锡振华等供应商提供,形成产业链协同。

不过,随着小米自建工厂的投产,北汽越野的代工角色逐渐从 “主力生产” 转向 “资质借用”。例如,SU7 的实际生产地址已迁至小米北京亦庄工厂,但工信部备案仍沿用北汽越野的资质,这一操作在行业内被称为 “借壳生产”。

二、自建工厂: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小米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的自有工厂,是其产能扩张的核心支撑。该工厂分两期建设:
  • 一期工程:2023 年竣工,年产能 15 万辆,主要生产 SU7 系列车型。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并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和 29 个研发实验室,实现了从冲压、焊接到总装的全流程自主化。
  • 二期工程:2024 年动工,预计 2025 年完工,目标将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以满足 2025 年交付 30 万辆的目标。

自建工厂的投产显著降低了小米对代工的依赖。例如,2024 年小米 SU7 交付量达 13.5 万辆,其中大部分由自建工厂生产,仅部分批次因产能紧张由北汽越野代工。

三、潜在代工扩展:东风汽车


针对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小米正与武汉东风汽车洽谈代工合作。这一合作的背景包括:
  • 产能压力:小米 SU7 的订单积压严重,自建工厂产能已接近饱和,需通过代工缓解交付压力。例如,当前 SU7 的订单等待周期仍长达 5 个月,而 “昆仑” SUV 计划 2026 年上市,需提前布局产能。
  • 区域布局:小米在武汉已有多个投资项目(如小米武汉总部、空调工厂),与东风合作可就近利用当地供应链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 技术适配:东风在增程式动力领域的经验(如岚图 FREE)可帮助小米快速推出相关车型,而小米则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形成互补。

四、供应链深度绑定:比亚迪、宁德时代等


尽管小米未直接与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达成整车代工协议,但这些企业在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扮演关键角色:
  • 电池供应:小米 SU7 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池(磷酸铁锂)和宁德时代(三元锂)的双供应商策略,其中弗迪电池的襄阳工厂为小米定制刀片电池,确保续航性能。
  • 电子制造:富士康参与小米汽车的智能化组件生产,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延续了双方在手机领域的合作经验。
  • 电机与电控:汇川技术、精进电动等企业为小米提供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而比亚迪半导体则供应 IGBT 模块,构成三电系统的核心。

五、未来代工策略:灵活调整与生态协同


小米的代工模式将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变化:
  • 短期:以自建工厂为主,北汽越野作为资质补充,东风等潜在合作伙伴作为产能备份。
  • 长期:可能通过收购或合资方式整合代工资源。例如,有传闻称小米计划收购东风的武汉工厂,改造后用于生产 “昆仑” SUV。
  • 生态协同:小米之家门店承担部分零部件供应(如 SU7 的 42% 零部件由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形成 “制造 - 销售” 闭环,降低对传统车企的依赖。

总结


小米汽车的代工合作并非单一模式,而是 **“自建为主、代工为辅、供应链深度协同”** 的混合策略。北汽集团在初期资质和产能上提供了关键支持,自建工厂则成为产能主力,而东风等潜在合作伙伴为未来车型扩展预留了空间。这种多元化布局既规避了新势力车企常见的代工风险,又通过生态链整合强化了技术壁垒,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
小米汽车 谁代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