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团队成员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6 12:20:49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团队成员
小米汽车团队由雷军亲自掌舵,汇聚了来自汽车行业、科技领域及小米内部的顶尖人才,形成了覆盖整车研发、供应链管理、智能驾驶、设计创新等全链条的 “全明星阵容”。以下是核心成员及团队架构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管理层:战略决策与资源整合


  1. 雷军
    • 角色: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小米汽车项目总负责人
    • 贡献:自 2021 年宣布造车以来,雷军投入超过 90% 的精力主导汽车业务,亲自参与产品定义、技术路线规划及关键人才招募。他提出 “全栈自研” 战略,推动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并通过资本并购加速技术积累(如收购深动科技强化自动驾驶能力)。

  2. 王翔
    • 角色:小米集团总裁,分管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 背景:曾任摩托罗拉、高通高管,2015 年加入小米后主导国际业务拓展
    • 贡献:统筹小米汽车智能化战略,推动 MIUI 系统与车载交互的深度融合,同时负责与高通、英伟达等芯片厂商的合作,确保车规级芯片的技术领先性。

  3. 刘德
    • 角色: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工业设计负责人
    • 背景: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硕士,主导小米生态链产品设计
    • 贡献:负责小米汽车的整体设计语言,将 “科技与美学融合” 的理念贯穿于 SU7 等车型,同时整合供应链资源,确保量产车型的工艺品质。

  4. 林世伟
    • 角色:小米集团 CFO,分管财务与战略投资
    • 背景:牛津大学工程学硕士,曾任瑞信、摩根士丹利高管
    • 贡献:为小米汽车提供资金保障,2024 年研发投入达 240 亿元,并主导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二、技术研发:全栈能力构建


(1)整车研发


  • 胡峥楠
    • 角色:小米汽车副总裁,整车研发负责人
    • 背景:原吉利研究院院长,主导开发吉利星越 L 等畅销车型
    • 贡献:搭建整车研发体系,推动小米 SU7 实现 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技术突破,确保车辆性能与安全性。

  • 于立国
    • 角色:小米汽车副总裁,智能制造负责人
    • 背景:原北汽极狐总裁,参与极狐与华为、麦格纳的合作
    • 贡献:统筹北京亦庄工厂建设,实现年产能 30 万辆,并引入麦格纳的制造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与品控标准。


(2)智能驾驶


  • 叶航军
    • 角色: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
    • 背景:谷歌、腾讯资深工程师,曾任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
    • 贡献:带领 500 人团队自研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推出 “一体化泊车解决方案”,并推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技术的量产应用。

  • 崔宝秋
    • 角色: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 背景: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 贡献:主导 AI 算法研发,实现车辆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与控制优化,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3)智能座舱


  • 刘黎
    • 角色:智能座舱与 App 部总经理
    • 背景:原 MIUI 系统核心架构师
    • 贡献:开发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支持手机 - 车机无缝互联,并优化语音交互、多屏协同等用户体验。


三、供应链与制造:高效协同保障


  • 张峰
    • 角色:供应链管理负责人
    • 背景:紫米电子创始人,曾任小米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
    • 贡献:构建全球化供应链网络,与宁德时代、禾赛科技等企业合作,确保电池、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

  • 黄振宇
    • 角色:供应链与质量部总经理
    • 背景:原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
    • 贡献:引入麦格纳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小米汽车通过 ISO/TS 16949 认证,并优化生产流程以降低成本。


四、设计与市场:品牌与用户体验


  • 李田原
    • 角色:设计总监
    • 背景:原宝马 i 品牌外观设计师,参与设计宝马 i3、i8
    • 贡献:主导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融合 “流体雕塑” 与 “科技感”,使其获得 2025 年德国 iF 设计五项大奖。

  • 秦智帆
    • 角色:市场部总经理
    • 背景:小米第 11 号员工,原 MIUI 设计师
    • 贡献:制定 “高性价比 + 生态互联” 的营销策略,推动小米 SU7 上市 9 个月累计锁单超 24.8 万辆。


五、生态协同与全球化布局


  • 梁秋实
    • 角色:汽车部政委
    • 背景:小米早期员工,曾任集团组织部部长
    • 贡献:整合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等 20 余个部门资源,推动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落地,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联动。

  • 慕尼黑研发中心团队
    • 背景:汇聚宝马、特斯拉等企业的欧洲工程师
    • 贡献:专注高性能电动车型研发,提升小米汽车的全球技术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六、团队特点与战略优势


  1. 跨界融合:团队成员来自汽车(吉利、北汽)、科技(谷歌、微软)、消费电子(小米内部)等领域,实现 “硬件 + 软件 + 生态” 的多元互补。
  2. 快速迭代:通过 “投资 + 收购” 双轨策略,3 年完成传统车企 5 年的人才架构搭建,研发效率提升 40%。
  3. 用户导向:将小米 “极致性价比” 与 “粉丝经济” 模式引入汽车行业,SU7 以 21.59 万元起售,精准定位中高端市场。

小米汽车团队的 “全明星阵容” 不仅为其技术突破与量产交付提供了保障,更通过生态协同与全球化布局,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
小米汽车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