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量产车型的极速数据
- 小米 SU7 Max(双电机四驱版)
- 官方极速:265km/h
- 动力配置: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673 马力,峰值扭矩 838N・m,零百加速 2.78 秒(减去起步响应时间),属于 “2 秒级超跑俱乐部” 成员。
- 技术支撑:采用小米自研的 HyperEngine V6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1000rpm,配合 800V 高压平台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在保证续航(CLTC 800km)的同时实现高性能输出。
- 实测验证:第三方媒体测试显示,在封闭赛道环境下,SU7 Max 的极速可稳定达到 265km/h,且中后段加速能力优于保时捷 Taycan Turbo 等竞品。
- 小米 SU7 标准版 / Pro 版(单电机后驱)
- 官方极速:210km/h
- 动力配置:搭载单电机后驱系统,最大功率 299 马力,零百加速 5.28 秒(标准版)至 5.7 秒(Pro 版),续航分别为 700km(标准版)和 830km(Pro 版)。
- 适用场景:主打日常通勤和长续航需求,极速足以满足高速公路法定限速(120km/h),且能耗表现更优。
二、赛道级性能版本:小米 SU7 Ultra
- 量产版 SU7 Ultra
- 官方极速:350km/h
- 动力配置:三电机四驱系统(V8s + V8s + V6s),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支持 490kW 超充(11 分钟充至 80%)。
- 赛道优化:全车碳纤维覆盖件减重超 500kg,配备 AP Racing 碳陶瓷刹车系统(100km/h 制动距离 30.8 米)、纽北赛道调校悬架,以及赛道模式下的 285kg 下压力。
- 市场定位:定价 81.49 万元,限量生产,主打 “可街可赛” 的性能旗舰,需在专业赛道或封闭场地才能发挥极限性能。
- 赛道原型车 SU7 Ultra Prototype
- 非量产版本:搭载三台 V8s 电机,最大功率 1548 马力,极速突破 350km/h,曾以 6 分 46.874 秒刷新纽博格林北环四门量产车圈速纪录。
- 技术亮点:全车 100% 碳纤维车身、赛车级电池冷却系统、赛道专用空气动力学套件,但仅限赛道使用,无法合法上路。
三、实际使用中的限制与安全设计
- 法规与道路限速
- 中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为 120km/h,普通道路限速更低(如城市道路多为 60-80km/h)。即使车辆具备更高极速,实际驾驶中需严格遵守法规,否则将面临扣分、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虽支持 350km/h 极速,但需在专业赛道解锁,且厂商通过地理围栏和软件限制(如新手模式限速 140km/h)确保公共道路安全。
- 安全冗余设计
- 制动系统:SU7 Max 配备 Brembo 前四活塞卡钳,100km/h 制动距离 33.3 米;SU7 Ultra 采用碳陶瓷刹车盘,支持连续 10 次 180km/h 紧急制动。
- 动力限制:新车默认开启 “驾驶安全保护”,累计行驶 300 公里后需用户手动解锁高性能模式。
- 电池安全: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14 层物理防护、车云协同预警系统,确保高速行驶中的电池稳定性。
四、与竞品对比
车型 | 极速(km/h) | 零百加速(秒) | 售价(万元) | 定位 |
---|---|---|---|---|
小米 SU7 Max | 265 | 2.78 | 29.99 | 中高端性能轿车 |
小米 SU7 Ultra | 350 | 1.98 | 81.49 | 赛道级性能旗舰 |
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322 | 2.1 | 88.99 | 纯电性能标杆 |
保时捷 Taycan Turbo | 260 | 2.8 | 183.80 | 豪华电动跑车 |
五、用户注意事项
- 性能与续航平衡:极速越高的车型能耗越大,例如 SU7 Ultra 赛道模式下的续航可能不足 200km,需提前规划充电。
- 驾驶培训:建议 SU7 Ultra 车主参与厂商提供的赛道驾驶培训,掌握高速操控技巧。
- 软件更新:小米通过 OTA 持续优化动力输出逻辑,例如 1.5.0 版本新增 “安全保护” 功能,默认限制最高时速 140km/h。
总结
小米汽车的极速表现覆盖了从 210km/h 到 350km/h 的广泛区间,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对于普通消费者,SU7 Max 的 265km/h 极速已远超日常使用需求;而 SU7 Ultra 的 350km/h 则是赛道爱好者的 “玩具”,需在专业环境下体验。无论车型如何,遵守交通法规始终是安全驾驶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