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产主体的转型:从代工到自主生产
- 初期代工合作(2024 年 7 月前)
小米汽车在早期因自建工厂尚未投产,采用代工模式快速推进量产。根据工信部公告,小米 SU7 的生产厂商曾标注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旗下子公司),双方在 2023 年达成代工协议。这一阶段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借用北汽的生产资质,解决初期产能问题。
- 自主生产的里程碑(2024 年 7 月后)
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通过收购资质公司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企业正式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车标也从 “北京小米” 改为 “小米”,标志着品牌完全独立。此时,小米自建的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已投产,成为主要生产基地。
二、自建工厂的核心地位
- 北京超级工厂:小米汽车的 “心脏”
- 地理位置: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 630 亿元。
- 产能规模:
- 一期工厂:2023 年竣工,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双班制已提升至月产 2.5 万辆,累计交付超 20 万辆。
- 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辆,总产能将达 45 万辆,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技术亮点:
- 采用 9100 吨压铸岛集群,实现 72 合 1 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生产效率达 76 秒 / 台。
- 电池车间集成 CTB 技术,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麒麟电池,支持 800V 超快充。
- 武汉基地:未来产能扩展
小米在武汉经开区规划新工厂,占地约 2000 亩,预计 2026 年投产,辐射华中市场,进一步分散供应链风险。
三、代工合作的现状与争议
- 代工模式的阶段性作用
早期与北汽的合作帮助小米快速获得生产资质并启动量产,但存在质量争议。例如,代工产线的车身公差波动较大,部分批次因设备调试问题导致质量缺陷。因此,小米逐步转向自主生产以控制品质。
- 未来代工可能性
尽管目前主要依赖自建工厂,但有消息称小米可能与其他车企合作生产增程式车型(如内部代号 “昆仑” 的 SUV),以快速拓展产品线。不过,这一信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四、当前车型的生产归属
- 小米 SU7 系列
自 2024 年 3 月交付以来,SU7 全系由北京超级工厂生产,2025 年产能提升至月产 2.5 万辆,累计订单超 35 万辆。
- 小米 YU7
首款纯电 SUV YU7 预计 2025 年 6-8 月上市,生产地同样位于北京经开区,由小米自建工厂负责。
五、总结:小米汽车的生产格局
- 核心生产主体: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级工厂),2024 年 7 月后完全自主生产。
- 代工合作:仅在初期阶段与北汽合作,当前已停止。
- 未来布局:北京工厂为主力,武汉基地规划中,可能探索特定车型的代工合作。
小米通过自建工厂实现了从 “代工依赖” 到 “自主可控” 的转型,这一策略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也为其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