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配套上市公司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05:51:45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涉及多家上市公司,覆盖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热管理、车身结构等核心领域。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的主要配套企业及其业务布局:

一、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


宁德时代(300750.SZ)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系列提供三元锂电池(如 101kWh 版本),并合作开发 800V 高压快充技术,助力小米 SU7 Ultra 刷新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四门电动车最快圈速记录。其麒麟电池的成本优势显著,2025 年在小米汽车电池采购量中占比约 40%。
比亚迪(002594.SZ)
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供应磷酸铁锂电池,装电量 73.6kWh,续航达 668km。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通过结构创新提升能量密度 15%,成本降低 10%,成为小米汽车的重要备选方案。
珠海冠宇(688772.SH)
参与小米汽车电池组件的技术创新,其圆柱型锂离子电池适配小米 SU7 的高端车型,在快充性能和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表现突出。

二、电驱动与动力系统


汇川技术(300124.SZ)
控股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Max/Pro 提供 V6s/V8s 超级电机,峰值功率达 350kW,技术对标特斯拉。2024 年上半年,汇川联合动力在第三方电驱供应商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深度绑定小米汽车产能扩张。
联合汽车电子(未上市)
作为博世与上汽的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驱动电机控制器,其产品在电控系统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国内前三。
威孚高科(000581.SZ)
参与小米汽车电控系统的研发,其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适配 800V 平台,保障电驱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德赛西威(002920.SZ)
独家供应小米 SU7 的 16.1 英寸 OLED 中控屏及芯片模组,搭载高通骁龙 8295 座舱芯片,支持多模态交互和澎湃 OS 系统。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采用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达 254TOPS,满足 L2 + 级辅助驾驶需求。
禾赛科技(HSAI.US)
为小米 SU7 Pro/Max 提供 AT128 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采用 “瞭望塔式” 车顶布局,风阻系数降低 4counts,探测距离达 300 米,每秒输出 153 万点云数据,赋能全场景智能驾驶。
华阳集团(002906.SZ)
提供 HUD 抬头显示系统,与小米澎湃 OS 深度整合,支持 AR 导航和车辆信息投影,提升驾驶安全性和科技感。

四、热管理与底盘系统


拓普集团(601689.SH)
为小米 SU7 Ultra 提供闭式空气弹簧和底盘结构件,单车价值量达 1.25 万元。其空气悬架系统可实现主动调节,兼顾操控性与舒适性。
银轮股份(002126.SZ)
独家供应小米汽车的热交换器和排气后处理系统,覆盖电池、电机、座舱的热管理需求,2024 年新增小米订单超 5 亿元。
凯众股份(603037.SH)
开发智能底盘减震元件,参股公司苏州炯熠获小米战略投资,布局线控制动系统,适配小米 SU7 的高性能车型。

五、车身与轻量化材料


华域汽车(600741.SH)
作为综合性零部件巨头,华域汽车为小米汽车提供车身冲压件、传动轴、制动卡钳等,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
祥鑫科技(002965.SZ)
供应电池包结构件和车身轻量化部件,采用蜂窝铝镁合金型材,减重率超 20%,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高强度车身需求。
蓝思科技(300433.SZ)
为小米 SU7 提供中控屏、仪表盘等玻璃组件,其曲面玻璃工艺提升座舱科技感,2024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比突破 30%。

六、供应链协同与区域布局


小米的供应链策略
  • 垂直整合:通过投资布局蜂窝铝镁合金型材(如入股某定制化型材研发商)、碳化硅电控模块(芯联动力)等核心技术,构建技术壁垒。
  • 生态开放:允许友商采购小米供应链产品,如蜂窝铝镁合金型材,摊薄研发成本,形成 “以战养战” 的竞争优势。
  • 区域合作:在福建厦门,建发股份子公司建发汽车运营小米汽车销服一体店,推动区域市场渗透。

风险与机遇


  • 技术迭代风险:如特斯拉的 “纳米晶格钢” 和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可能颠覆现有供应链格局。
  • 产能爬坡压力: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供应链企业需在 30 天内完成订单交付,对产能弹性提出高要求。
  • 政策支持:部分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入选工信部 “核心供应商白名单”,享受政策红利。

总结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以 “技术创新 + 生态协同” 为核心,覆盖动力电池、电驱系统、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订单弹性大的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拓普集团),同时警惕市场短期炒作风险。随着小米汽车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供应链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