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月产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06:55:05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根据 2025 年 4 月的最新数据,小米汽车当前月产能已突破 3.7 万辆。这一产能主要来自北京亦庄一期工厂的持续优化,通过双班制生产和产线效率提升,其实际产能已远超额定月产能 1.25 万辆,达到设计产能的近 300%。此外,二期工厂建设加速推进,预计年中竣工后,两座工厂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月均 2.5 万辆),叠加一期工厂的超产能力,2025 年下半年小米汽车总产能有望突破 50 万辆 / 年(月均 4.17 万辆)。

产能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1. 工厂运营模式升级
    自 2025 年 1 月起,小米汽车将工厂工作制度调整为每两周休息一天,并通过自动化产线改造,使一期工厂单月产能从 2.4 万辆提升至 3.7 万辆。这一调整直接反映在交付数据上:3 月单月交付量达 2.9 万辆,4 月预计突破 3 万辆。
  2. 供应链协同优化
    小米通过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确保关键零部件稳定供应。例如,其自研的 CTB 电池包已实现自主生产,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同时,针对芯片短缺问题,小米采用多供应商策略,并提前锁定 28nm 车规级芯片产能,保障了智能化零部件的稳定供应。
  3. 新车型导入与市场需求
    小米 SU7 系列在 2025 年一季度销量达 7.59 万辆,占中大型轿车市场 26.2% 的份额。随着 6 月 SUV 车型 YU7 的上市,预计新增订单将进一步推动产能爬坡。目前,小米汽车每月新增订单接近 5 万辆,现有产能仅能满足 74% 的需求,等车周期普遍超过 30 周。

未来产能规划与挑战


  • 二期工厂建设进展:二期工厂已启动早晚双班施工,计划 6 月中旬竣工,7 月试生产。投产后,两座工厂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若满负荷运转可突破 50 万辆 / 年。
  • 全球供应链布局:小米正在常州、武汉等地筹建新生产基地,并与越南 VinFast 合作建设东南亚组装厂,以应对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
  • 技术瓶颈:尽管产能快速提升,但一体化压铸、800V 碳化硅平台等新技术的良率仍需优化。目前,小米 SU7 的电池包生产良率已从初期的 85% 提升至 95%,但电机控制器的焊接缺陷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长期看,小米汽车的产能目标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若 2025 年实现 45 万辆的年产量(月均 3.75 万辆),其市场份额将有望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五。不过,产能扩张也带来质量管理挑战,雷军已亲自接管智能制造板块,通过扁平化管理强化品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