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城市智驾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1 01:35:43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su7城市智驾
小米 SU7 的城市智驾系统是其智能化战略的核心亮点,结合硬件配置、功能覆盖和实际表现,展现了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市场定位。以下从技术架构、功能特性、实际体验、对比分析及安全争议等维度展开详细解析:

一、技术架构:多传感器融合与算力支撑


  1. 硬件配置
    • 中高配车型(Max 版 / Ultra 版):搭载 Xiaomi Pilot Max 系统,配备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200 米探测距离,153 万点云 / 秒)、3 颗毫米波雷达11 颗摄像头(含 2 颗 8MP 前视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以及 双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2025 款 Ultra 版进一步升级为 3 颗激光雷达6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摄像头,增强复杂场景感知能力。
    • 标准版:采用 纯视觉方案,单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 84TOPS),依赖 11 颗摄像头和 3 颗毫米波雷达,无激光雷达。

  2. 软件算法
    •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2025 年 2 月发布,支持从停车位到目标停车场的全程无缝衔接,融合 端到端大模型视觉语言大模型,实现轨迹拟人化、无图通行。
    • 感知技术:采用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误差精度 < 0.1 米)和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提升异形障碍物识别能力。


二、功能特性:城市 NOA 与全场景覆盖


  1. 城市 NOA(领航辅助驾驶)
    • 核心功能:支持红绿灯识别、自动变道、无保护右转 / 左转、辅路汇入、环岛通行(需人工接管)等。
    • 实际表现
      • 正向场景:在正常路况下,SU7 能及时响应红绿灯、自动选择车道、避让行人,变道动作连贯果断。
      • 短板场景
        • 环岛处理:进入环岛时需人工接管,出环岛后可恢复 NOA。
        • 临停车辆:遇到静止障碍物时可能刹停等待,无法借道绕行。
        • 夜间施工路段:纯视觉方案(标准版)在低光照环境下感知能力下降,曾发生高速碰撞事故。



  2. Xiaomi HAD 全场景智驾
    • 端到端体验:支持 原地启动智驾跨楼层记忆泊车机械车位泊入,并通过用户驾驶数据训练优化轨迹规划。
    • 技术亮点
      • 无图方案:依赖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 博弈型轨迹规划:在复杂路口与其他车辆博弈时更接近人类驾驶习惯。



三、实际体验:用户反馈与媒体评测


  1. 正面评价
    • 高速 NOA 表现稳定:自动变道成功率高,拥堵跟车距离控制精准。
    • 泊车功能实用:支持机械车位泊入,代客泊车可模拟倒车腾挪。
    • 生态整合:与小米智能家居联动,支持语音控制和远程召唤。

  2. 争议与不足
    • 城市 NOA 功能局限:复杂路况(如狭窄道路、施工路段)通行效率低,部分用户反馈 “像新手司机”。
    • 硬件差异影响体验:标准版纯视觉方案在夜间或低光照环境下感知能力较弱。
    • 安全隐患:2025 年 3 月高速碰撞事故中,标准版 SU7 因纯视觉方案未识别施工路障,导致严重事故,暴露 AEB 逻辑缺陷和逃生机制不足。


四、对比分析:与特斯拉 FSD、华为 ADS 的竞争


  1. 特斯拉 FSD
    • 优势:纯视觉方案成熟,端到端神经网络决策果断,通行效率高。
    • 不足:在中国交通适应性较差,易出现冲红灯、压线等违规行为。
    • 小米 SU7 对比:硬件冗余更优(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安全性更受重视,但算法成熟度仍有差距。

  2. 华为 ADS 2.0
    • 优势:无图方案落地快,城区 NCA 覆盖城市多,决策灵活。
    • 不足:硬件成本较高,部分车型需额外付费。
    • 小米 SU7 对比:硬件配置相近,但华为在算法迭代和场景覆盖上更领先。

  3. 小鹏 XNGP
    • 优势:城市 NGP 功能丰富,支持跨楼层泊车和 V2X 协同。
    • 不足:依赖高精地图,部分场景需人工接管。
    • 小米 SU7 对比:Xiaomi HAD 在端到端全场景体验上更具创新性,但小鹏在功能细节上更完善。


五、价格与版本:智驾功能的差异化配置


  1. 2024 款车型
    • 标准版(21.59 万):纯视觉方案,支持基础 L2 级辅助驾驶,无城市 NOA。
    • Pro 版(24.59 万):视觉 + 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 和部分城市 NOA(需安全里程解锁)。
    • Max 版(29.99 万):双 Orin-X 芯片,全场景智驾硬件,城市 NOA 覆盖十城。

  2. 2025 款 Ultra 版(52.99 万)
    • 升级硬件:3 颗激光雷达、6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摄像头,算力提升至 508TOPS。
    • 功能强化: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支持无图通行和轨迹拟人化。


六、安全争议与改进方向


  1. 事故案例
    • 2025 年 3 月高速碰撞事故:标准版 SU7 因纯视觉方案未识别施工路障,导致严重伤亡。暴露问题包括:
      • 感知缺陷:夜间环境下摄像头无法识别静态障碍物。
      • AEB 逻辑缺陷:人工接管后自动制动停止工作。
      • 逃生机制不足:碰撞后车门无法开启。


  2. 官方回应与改进
    • 硬件升级:2025 款 Ultra 版增加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提升感知冗余。
    • 算法优化:通过 OTA 升级增强夜间和复杂场景识别能力。
    • 安全设计:优化机械应急拉手位置,提升碰撞后车门解锁可靠性。


总结:小米 SU7 城市智驾的定位与展望


小米 SU7 的城市智驾系统在硬件配置和功能覆盖上已跻身行业主流,但算法成熟度和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仍需提升。其 “智驾平权” 策略(将激光雷达下放至 20 万级车型)具有市场竞争力,但安全事故也凸显了技术迭代与用户教育的重要性。未来,小米需在 算法优化数据积累安全冗余 上持续投入,以缩小与头部品牌的差距。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中高配车型(Max 版 / Ultra 版)能获得更全面的智驾体验,而标准版更适合预算有限且对城市 NOA 需求不高的用户。
小米su7城市智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