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南京的布局主要聚焦于研发与生态链整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制造工厂。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梳理:
一、核心研发基地:小米华东总部与南京科技园
小米南京科技园(小米集团华东总部)是小米在北京之外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于 2024 年 5 月正式开园。该园区总建筑面积 36.5 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一期已投入使用,容纳 2600 余名员工,预计三年内达到 5000 人规模,五年内突破 10000 人。其功能定位包括:
- 研发方向:聚焦手机和汽车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等核心领域,尤其在 HyperOS 系统、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方面持续投入。
- 人才培养:与南航、南理工等高校联合设立 “小米工程师训练营”,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并计划创立华东软件学院,拉通产学研合作。
- 生态整合:已集聚 6 家小米系公司及一批生态链企业,覆盖游戏、应用、内容等业务,2023 年营业额超 12 亿元,研发投入 5.4 亿元。
二、生产制造:合作代工与供应链布局
尽管小米在南京没有自有生产工厂,但其通过合作模式深度参与本地制造:
- 英华达南京工厂:作为小米早期重要代工厂,英华达曾为小米 1 代等多款手机提供组装服务,2015 年年产能达 3600 万台。但近年合作规模可能缩减,目前主要代工伙伴为富士康等企业。
- 创维电器滚筒专线:2025 年 4 月,小米与创维在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合作投产 “小米 200 万台滚筒专线”,专注洗衣机生产,总投资 6000 万元,年产能 200 万台。
- 汽车供应链:南京及周边地区聚集了 15 家小米汽车供应商(占全国三成),涉及电池、电机、智能座舱等领域,为小米汽车提供本地化支持。
三、未来规划:研发升级与生态扩展
- 汽车研发:小米华东总部设立汽车研发团队,参与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技术开发。
- C2M 柔性制造:有消息称小米在南京探索 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通过缩短订单到产线间隔提升效率,但具体工厂位置及产能尚未明确。
- 产能扩展:网传小米计划在南京龙潭或溧水建设第三工厂,聚焦新能源汽车生产,但目前仍处于选址阶段,尚未最终确定。
四、南京的战略价值
- 人才优势:南京拥有 51 所高校、25 万在校大学生,研发人员成本较北京、上海低 30%-40%,适合设立大规模研发中心。
- 产业协同:南京是 “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超 6000 亿元,与小米的软件研发需求高度契合。
- 政策支持:建邺区为小米定制 “政策包”,包括人才公寓、购房资格等,70 天完成签约,展现 “建邺速度”。
五、总结
小米南京工厂并非传统制造基地,而是以研发为核心、生态为纽带的创新枢纽。其价值在于:
- 技术输出:支撑小米手机、汽车等硬件的软件研发,推动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落地。
- 人才储备: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稳定的工程师梯队,降低研发成本。
- 生态整合: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智能硬件产业集群。
若需进一步了解小米在南京的具体业务或招聘信息,可访问小米官网或关注 “小米招聘”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