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建工厂: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1. 地理位置与规模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景盛南四街 19 号,地处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工厂分两期建设:
-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2024 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产能爬坡后,每小时可生产约 40 辆小米 SU7,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年产能规划为 15 万辆。
- 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工厂,占地面积约 53 公顷,2024 年 7 月启动建设,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投产后年产能再增 15 万辆,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此外,二期工厂旁边还有一块 52 公顷的规划用地,可能用于三期工厂建设。
2. 技术与产能表现
该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引入超过 700 个机器人,覆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六大车间,关键工艺实现 100% 自动化。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 21.61 万辆,其中 2025 年开年以来交付 7.97 万辆,但距离全年 35 万辆的目标仍有缺口,二期工厂的投产将加速产能释放。
二、代工合作:北汽集团提供生产资质与部分制造支持
1. 合作背景与模式
根据工信部公告,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北汽集团为小米汽车提供了生产资质和部分代工服务。具体合作模式为:
- 小米负责汽车的设计、研发、市场推广及核心零部件整合(如电池、智能座舱等)。
- 北汽越野依托其成熟的生产线,承担整车制造环节,并协助小米通过工信部的车型申报流程。
2. 代工车型与产能
目前已知由北汽越野代工的车型为小米 SU7,包括 SU7、SU7 Pro、SU7 Max 等版本。不过,小米自建工厂的产能已逐步提升,北汽的代工角色可能更多是初期产能补充或资质支持,而非长期依赖。例如,2024 年 11 月工信部公示的小米 SU7 车型中,部分版本的电池由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供应,电机由联合电子提供,而总装仍以自建工厂为主。
三、其他潜在合作与供应链布局
1. 供应链协同
小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覆盖全国,其中常州是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基地。例如:
- 电池由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常州溧阳)提供,传感器、气弹簧等部件由森萨塔科技(常州)、** 斯泰必鲁斯(江苏)** 等企业生产。
- 常州还集聚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以及多家小米投资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 “4 小时产业圈” 的供应链优势。
2. 传闻中的代工伙伴
早期曾有传闻称小米可能与富士康、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合作代工,但截至 2025 年 5 月,这些信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例如:
- 富士康作为电子制造巨头,曾被推测可能参与小米汽车的智能化组件生产,但未发现实质性合作证据。
- 比亚迪在电池领域与小米有合作,但未涉及整车代工。
四、总结:以自建为主,代工为辅的战略
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以北京亦庄自建工厂为核心,通过高度自动化和产能扩张满足主要生产需求;同时与北汽集团合作获取生产资质并补充初期产能。未来,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三期规划推进,小米将进一步强化自主生产能力,而代工合作可能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这种 “自建 + 代工” 的模式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可控性,又借助外部资源加速市场布局,符合小米 “轻资产、重研发” 的一贯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