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小米灯工厂”,需要从小米的生态链模式、核心合作伙伴及生产布局三个维度进行拆解。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供应链信息,小米灯具的生产体系呈现出 **“生态链主导 + 代工厂协同”** 的典型特征,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小米灯具的核心生产主体:Yeelight(易来)
作为小米生态链中唯一的智能照明品牌,** 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Yeelight)** 承担了小米灯具的主要研发与生产职能。根据,Yeelight 自 2014 年加入小米生态链以来,已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
- 生产基地:在青岛、深圳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并在华南、华北布局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千万台。例如,2018 年建成的青岛生产基地是其国内首个规模化工厂,专注于智能灯具的研发与量产。
- 技术能力:拥有 500 项已发布专利和 300 多项授权专利,覆盖 LED 光学设计、智能控制算法等核心领域。其产品通过苹果 HomeKit、亚马逊 Alexa 等国际认证,支持多平台互联。
- 产品矩阵:从基础款智能灯泡到高端全屋智能照明系统,Yeelight 为小米提供了 90% 以上的灯具 SKU,包括米家台灯、吸顶灯、浴霸等明星产品。
二、代工厂体系:多元化供应链支撑
除 Yeelight 外,小米灯具还通过代工厂模式补充产能。根据,主要代工厂包括:
- 佛山照明:作为国内照明行业龙头,佛山照明为小米生产基础款 LED 灯泡、筒射灯等标准化产品,年产能超千万只。
- 浙江阳光:专注于智能灯具的 ODM 生产,其研发的米家智能吸顶灯系列通过小米渠道年销量突破百万台。
- 惠州元晖光电:为小米定制高端产品,如支持全屋智能联动的 Yeelight Pro 系列,年产能约 500 万只。
这些代工厂均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部分企业(如浙江阳光)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5%,确保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
三、小米 “黑灯工厂” 的关联性澄清
搜索结果中频繁提到的北京亦庄 “黑灯工厂”(如),实际是小米为手机制造打造的智能化工厂,与灯具生产无关。该工厂专注于折叠屏手机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与量产,年产能百万台,其技术路径(如 AI 视觉检测、自主研发设备)尚未应用于灯具领域。
四、生态链协同:从产品到场景的延伸
小米灯具的生产不仅依赖制造端,更通过生态链实现场景化整合:
- 技术整合:Yeelight 与小米联合开发的 “米家智能照明系统”,可通过小爱同学、米家 APP 实现多设备联动。例如,用户可设定 “观影模式” 自动调暗灯光并开启空调。
- 渠道共享:小米商城、有品平台为 Yeelight 提供流量支持,同时 Yeelight 通过独立站、亚马逊等渠道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海外营收突破 2 亿元。
- 跨界合作:2024 年,雷士照明与小米达成合作,其 “未来光” 系列产品接入米家 APP,进一步丰富了小米灯具的产品线。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成本优势:通过生态链模式,小米灯具的生产成本较传统品牌降低 30%-50%。例如,米家智能灯泡售价仅为同类产品的 1/3。
- 技术创新:Yeelight 的 “智能魔方灯” 等产品通过模块化设计、音乐联动等功能,推动照明产品从工具属性向场景化体验升级。
- 市场拓展:小米灯具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快速渗透,2024 年海外出货量占比提升至 35%。
总结
小米灯具的生产体系以生态链企业 Yeelight 为核心,通过自有工厂与代工厂协同,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覆盖。这一模式既保证了产品的性价比与技术创新,又通过生态整合构建了智能家居场景的护城河。未来,随着全屋智能趋势的深化,小米灯具的生产体系或将进一步向 **“制造 + 服务”** 转型,例如提供照明设计服务、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