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结合了高性能与灵活性,其 CLTC 纯电续航里程在不同配置和场景下呈现显著差异。根据官方数据和实测信息,具体表现如下:
一、官方标称续航与配置影响
- 基础续航与电池参数
小米 SU7 Ultra 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三元锂电池),容量为 93.7kWh,CLTC 标准下最高续航可达 630 公里。这一数据基于不选装碳纤维尾翼且搭配长续航轮胎的配置。若选装碳纤维尾翼并保持长续航轮胎,CLTC 续航降至 600 公里;若更换为高性能轮胎(抓地力更强但能耗更高),续航进一步降至 555 公里;同时选装碳纤维尾翼和高性能轮胎时,续航最低为 520 公里。
- 动力与续航的平衡
作为高性能车型,SU7 Ultra 配备三电机四驱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这种极端性能对续航有直接影响,例如赛道模式下的连续激烈驾驶会显著增加电耗。
二、实际使用场景下的续航表现
- 城市通勤与日常驾驶
在 23℃空调开启、正常驾驶风格下,CLTC 续航达成率超过 90%,实际续航稳定在 580-610 公里。这一表现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例如每日往返 100 公里的行程可实现 5-6 天不充电。
- 高速长途与低温环境
- 高速场景:以 110km/h 时速行驶并开启空调时,续航降至约 520 公里。高速行驶时风阻增大,且电机需持续高功率输出,导致能耗上升。
- 低温环境:在 - 5℃开启暖风的情况下,电池活性下降且制热系统耗电,续航缩水至 450 公里左右。此时建议提前使用电池预加热功能以优化性能。
- 第三方实测数据
懂车帝在 - 5℃低温环境下测试显示,SU7 Ultra 在夜间高速(平均 110km/h)并全程开启 NOA 智驾功能时,实际续航为 314 公里,CLTC 达成率 60.38%。这一结果反映了极端条件下的续航衰减,但仍优于同级别性能车型。
三、充电性能与技术亮点
- 快充能力
SU7 Ultra 支持 5.2C 超高充电倍率,使用小米官方超充桩时,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在第三方 120kW 充电桩上,20%-80% 充电耗时约 25 分钟,功率维持在 200kW 左右。电池采用双大面主动冷却技术,可在连续快充时将电芯温度波动控制在 ±3℃以内,减缓衰减。
- 安全与耐用性
中汽研测试显示,SU7 Ultra 电池包在经历 350mm 深坑刮底、450mm 涉水、70km/h 碰撞等极端场景后,仍能保持功能完好。这得益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 “防弹涂层”、IPX9K 防水等级以及 NP2.0 无热扩散技术。
四、用户反馈与竞品对比
- 车主体验
首批车主反馈日常使用中续航表现稳定,尤其在城市通勤中满意度较高。但部分用户指出,高速长途或冬季续航需提前规划,且赛道模式下的续航衰减明显。
- 竞品对比
与特斯拉 Model S Plaid(CLTC 约 670 公里)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CLTC 约 500 公里)相比,SU7 Ultra 的续航处于中等水平,但凭借更强的加速性能(1.98 秒 vs Model S Plaid 的 2.1 秒)和性价比(预售价 52.99 万元起)形成差异化优势。
五、选购建议
- 日常通勤用户:建议选择长续航轮胎且不选装碳纤维尾翼,以最大化 CLTC 续航至 630 公里。
- 性能爱好者:若追求赛道体验,可选择碳纤维尾翼 + 高性能轮胎组合,但需接受续航降至 520 公里的权衡。
- 长途出行规划:利用小米接入的 102 万根第三方充电桩(覆盖 88.1% 高速服务区),结合快充技术,可有效缓解续航焦虑。
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设计兼顾了性能与实用性,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配置,其充电效率和电池安全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