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真实续航表现因车型、驾驶环境、温度、驾驶习惯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基于官方数据、第三方评测及用户反馈的综合分析:
一、官方续航与实测数据对比
1. 不同车型的 CLTC 续航
- 小米 SU7 标准版:搭载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668km。
- 小米 SU7 Max 版:配备 101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800km。
- 小米 SU7 Ultra 版:CLTC 续航 630km,实际高速续航约 504km(均速 120km/h)。
- 小米 YU7(SUV):CLTC 续航最远可达 820km(101.7kWh 电池)。
2. 第三方实测结果
- 冬季续航:
- 寒冷区(-15°C):小米 SU7 Max 的续航达成率仅 47.5%,实际续航 385km,百公里能耗 27.14kWh。
- 低温区(10°C):续航达成率 91%,实际续航 737km,百公里能耗 13.86kWh。
- 高速续航:
- 标准版:在广东高速(平均时速 97.7km/h)实测续航 495km,电耗 15kWh/100km。
- Max 版:高速均速 120km/h 时续航 504km,续航达成率约 63%。
- 城市道路:标准版在城市工况下续航可达 615km。
二、影响真实续航的核心因素
1. 温度
- 冬季续航衰减:低温会导致电池活性下降,热泵空调和座椅加热等功能增加能耗。例如,小米 SU7 在 - 15°C 时续航缩水超 50%。
- 夏季续航波动:高温可能略微降低续航,但影响小于冬季。
2. 驾驶习惯与路况
- 高速行驶:时速超过 100km/h 后,风阻和电机能耗显著增加。例如,SU7 Max 在高速均速 120km/h 时续航仅为 CLTC 的 63%。
- 激烈驾驶:频繁急加速、急刹车会使电耗增加 20%-30%。
- 拥堵路况:频繁启停可能导致续航达成率接近 CLTC 标准(如低温区达成率 91%)。
3. 车辆配置
- 驱动方式:四驱版(如 SU7 Max)的续航通常比后驱版低 10%-15%。例如,后驱版 CLTC 续航 700km,四驱版 620km。
- 轮胎与悬挂:选装高性能轮胎(如米其林 PS4S)或空气悬挂会增加能耗。例如,SU7 Ultra 选装碳纤维尾翼和高性能轮胎后,续航可能下降 5%-8%。
4. 智能驾驶与辅助功能
- NOA 模式:高速导航辅助驾驶会增加约 5%-10% 的能耗,城市 NOA 因频繁变道和加减速,能耗可能提升 15%。
- 空调与娱乐系统:冬季开启 23℃空调时,每小时能耗约 2-3kWh,相当于续航减少 20-30km。
三、小米汽车的技术优化
1. 电池与热管理
- CTB 一体化电池: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电池技术,通过电芯倒置、液冷板集成等设计提升能量密度,冬季续航保持率优于同级。
- 双模热泵:在 - 20℃环境下仍能从冷空气中吸热,减少对电池的加热依赖,提升冬季续航。
2. 能耗优化
- 小米工况:在 CLTC 基础上加入高低温环境和驾驶行为数据,续航拟合度提高 18%,表显更接近真实使用。
- 低风阻设计:SU7 风阻系数低至 0.199Cd,减少高速行驶能耗。
四、用户实际体验与建议
1. 续航达成率参考
- 日常通勤:城市道路(20-30℃)续航达成率约 85%-95%,高速约 70%-80%。
- 长途出行:冬季高速(-10℃)续航达成率约 45%-55%,建议每 200-250km 补能一次。
2. 续航提升技巧
- 驾驶模式:选择 “经济模式” 并开启能量回收,可降低电耗 10%-15%。
- 预加热:出发前通过手机 APP 远程开启电池和座舱预热,减少行驶中能耗。
- 胎压管理:保持轮胎气压在推荐值(通常 2.5-2.8bar),降低滚动阻力。
五、总结
小米汽车的真实续航表现可概括为:CLTC 续航为理想参考值,实际续航受环境和使用习惯影响较大。以 SU7 Max 为例:
- 日常通勤:约 700-750km(城市道路)。
- 冬季高速:约 350-400km(-15℃)。
- 长途旅行:约 500-600km(常温高速)。
若需更精准的续航估算,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车机系统的 “预估续航” 功能,结合实时环境和驾驶数据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