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整合了全球顶尖供应商与国内产业链资源,覆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以下是其核心供应商的详细解析:
一、动力电池:双巨头 + 自研技术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合作内容: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 “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提升 50%,支持 20 分钟快充(10%-80%)。
- 技术亮点:采用 CTB 电芯倒置技术,拥有 14 层物理防护结构,可抵抗 1000°C 高温。
- 产能布局:长沙弗迪电池工厂日产电池组件可装配 2000 辆汽车,保障小米汽车的供应链稳定。
- 宁德时代
- 合作内容:为小米 SU7 高性能版提供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续航可达 800 公里以上。
- 特殊角色:宁德时代是小米 SU7 双供应商体系的重要组成,但 2025 年 4 月事故车辆未使用其电池,显示小米供应链管理的灵活性。
- 小米自研电池技术
- 创新点:采用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体积效率达 77.8%,支持 800V 高压平台,配合碳化硅电控系统提升续航与充电效率。
二、智能驾驶:英伟达 + 禾赛 + 本土生态
- 英伟达(NVIDIA)
- 合作内容:为小米 SU7 提供两颗 DRIVE Orin 芯片,综合算力 508TOPS,支持 L2 + 级辅助驾驶。
- 技术优势:结合小米全栈自研算法,实现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 禾赛科技
- 合作内容:SU7 Pro 及 Max 版搭载其 AT128 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达 200 米,为智能驾驶提供冗余感知。
- 光庭信息
- 合作内容:提供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包括人机交互界面验证、仿真场景构建等,通过 ASPICE CL3 车规级认证。
- 德赛西威
- 潜在合作:可能参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开发,结合小米生态实现车路协同。
三、核心零部件:电机、底盘与热管理
- 汇川技术
- 合作内容:联合研发 V6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7200rpm,应用于 SU7 Max/Pro 及 YU7 高性能版。
- 技术突破:采用碳化硅逆变器,效率提升 5%-8%,支持 800V 高压平台。
- 联合汽车电子
- 合作内容:为 SU7 标准版提供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220kW,适配磷酸铁锂版本。
- 博世
- 合作内容:提供 ABS 系统、双活塞制动系统及电子驻车系统,提升车辆主动安全性能。
- 超捷股份
- 合作内容:为热管理系统提供快接插件、单向阀,保障电池与电机的温控效率。
四、智能座舱:高通 + 瑞声 + 蓝思
- 高通
- 合作内容:提供骁龙 8295 座舱芯片,5nm 工艺,AI 算力 30TOPS,支持多屏交互、电子外后视镜等功能。
- 瑞声科技
- 合作内容:为 SU7 提供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采用 VFW 薄型消振技术,打造 7.1.4 声道全景声。
- 蓝思科技
- 合作内容:深度参与智能座舱屏幕与结构件,包括中控屏、仪表盘、B 柱等,提升车内科技感。
- 华星光电
- 潜在合作:可能供应车载显示屏,延续小米手机供应链的合作惯性。
五、充电与补能:泓淋 + 科大智能
- 泓淋电力
- 合作内容:提供 2.5kg 便携充放电设备,支持家用插座直充,适配小米 SU7 及 SU7 Ultra。
- 科大智能
- 合作内容:推出 “星河” 充电桩,支持双端预约、6 年质保,与小米生态深度联动。
六、生产与制造:自建工厂为主
- 北京超级工厂
- 产能: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 2025 年中投产,总产能达 30 万辆,每 76 秒下线一台整车。
- 技术亮点:采用 9100T 超级大压铸集群,减少 840 处焊接点,车身减重 17%。
- 代工合作
- 历史合作:早期由北汽越野代工(BJ7000MBEV 车型),但 2024 年起逐步转为自建工厂生产。
七、其他关键供应商
- 碳化硅:芯联动力(车规级 SiC 制造)、英飞凌(功率器件)。
- 轮胎:赛轮(赛道半热熔胎 PT01)、华勤集团(倍耐力合作款)。
- 传感器:森萨塔科技(空气悬架、热管理传感器)。
- 内饰:华域汽车、航天智造(座椅、饰件)。
供应链特点与战略
- 技术自研 + 生态协同:小米在电池、电机、智能驾驶算法等领域深度自研,同时整合生态链企业(如蓝思科技、瑞声科技)提升产品竞争力。
- 全球化与本土化平衡:核心芯片(英伟达、高通)依赖国际巨头,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则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本土企业合作,降低成本。
- 垂直整合:通过小米智造基金投资芯联动力、孔辉科技等企业,强化碳化硅、空气悬架等核心技术的掌控力。
通过以上布局,小米汽车构建了覆盖 “三电”、智能驾驶、供应链制造的全链条体系,为其高端化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