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尚未实现盈利,但亏损幅度正在快速收窄,且毛利率表现已接近行业头部水平。以下从财务数据、业务进展、行业对比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财务数据:收入高增长与亏损收窄并存
根据小米集团 2024 年年报,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年收入 321 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 8.8%,成为继手机、IoT 之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尽管收入增长迅猛,但该业务全年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如智能驾驶技术)、工厂建设(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一期投资 55 亿元)及供应链初期投入。不过,亏损呈现逐季改善趋势:
- 第四季度:收入 163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0.4%(特斯拉同期为 13.6%),亏损收窄至 7 亿元,单车亏损从第三季度的 3.77 万元降至 2.15 万元。
- 2025 年第一季度:市场预测显示,小米汽车可能仅亏损 1-2 亿元,接近盈亏平衡点。若全年交付量达 35 万辆,规模效应将进一步降低成本,部分分析师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可能实现单季度盈利。
二、业务进展:销量爆发与产能瓶颈
- 交付量快速攀升:
- 2024 年交付 SU7 系列 13.69 万辆,超额完成 10 万辆目标;2025 年 1-4 月累计交付超 10 万辆,4 月单月交付 2.8 万辆,位列新势力第四名。
- 订单积压严重,截至 2025 年 4 月,未交付订单达 18 万份,按当前月产能 3 万辆计算,需 6 个月才能消化。
- 产能扩张与车型迭代:
- 北京工厂一期产能提升至 24 万辆 / 年,二期预计 2025 年内投产,总产能将翻倍。
- 首款 SUV 车型 YU7 将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 30 万元以下市场,进一步扩大用户覆盖面。
- 高端化突破:
- 售价 52.99 万元的 SU7 Ultra 上市后订单超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用户中 60% 来自 BBA 等豪华品牌换购,女性车主占比达 20%。
- 高毛利车型(如 SU7 Ultra)占比提升,推动第四季度毛利率突破 20%。
三、行业对比:毛利率领先但亏损仍存
- 毛利率表现:
- 2024 年小米汽车毛利率 18.5%,第四季度达 20.4%,高于特斯拉(13.6%)、理想(19.7%),接近比亚迪(23.94%)。
- 对比新势力车企,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优势源于供应链管理(如大规模采购电池)和成本控制(如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车身成本)。
- 亏损规模:
- 2024 年亏损 62 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 4.53 万元,但低于行业早期水平(如蔚来 2021 年单车亏损超 10 万元)。
- 亏损主要来自研发投入(2024 年汽车业务研发费用超 50 亿元)和工厂建设。
四、未来展望:2025 年或成盈亏转折点
- 盈利时间表:
- 小米内部未设定明确盈利目标,但管理层表示 “2025 年毛利率将不低于第一季度水平”(即 20% 以上)。
- 若 2025 年交付量达 35 万辆,按当前毛利率推算,汽车业务收入将超 800 亿元,亏损可能收窄至 20 亿元以内,部分季度有望盈利。
- 关键变量:
- 产能释放:二期工厂投产和供应链优化是提升交付量的核心,雷军称 “已召开供应商动员会,数百名供应商协助保障产能”。
- 新车型表现:YU7 的定价(预计 30 万元以下)和市场接受度将影响中低端市场份额,进而决定规模效应能否持续。
- 成本控制:电池成本占比超 50%,若碳酸锂价格维持低位(2025 年约 5 万元 / 吨),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结论
小米汽车尚未盈利,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毛利率表现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2025 年是关键转折点,若交付量达 35 万辆且成本控制得当,下半年可能实现单季度盈利。长期来看,小米汽车的盈利路径将依赖于规模效应、高端车型占比提升及软件服务收入(如智能驾驶订阅)。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和产能挑战,小米凭借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望成为新势力中最快盈利的车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