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配件供应商排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2 13:51:00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布局涵盖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系统、电子设备等核心领域,其配件供应商排名可基于技术合作深度、市场份额及行业地位综合评估。以下是关键领域的供应商及行业地位分析:

一、动力电池:双巨头主导,技术路线分化


小米汽车采用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双技术路线,供应商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电池为主:
  1. 宁德时代
    • 核心地位:全球动力电池龙头,2025 年 Q1 装机量市占率达 46.8%,为小米 SU7 Max/Pro 提供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超 300Wh/kg,支持 800V 高压快充技术。
    • 合作深度:独家供应小米 SU7 Max 三元锂电池,占小米汽车电池采购量 40%,入选工信部 “核心供应商白名单”。
    • 技术壁垒:与小米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提升电池快充效率和安全性。

  2. 比亚迪弗迪电池
    • 核心地位: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厂商,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增长 12%,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三元锂低 10%-15%。
    • 技术优势: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5%,适配小米 SU7 的 668km 续航版本。
    • 产能布局:深度绑定小米产能扩张,2025 年总市值突破 1.2 万亿元。

  3. 其他供应商
    • 珠海冠宇:参与电池组件及技术创新,配套部分高端车型。
    • 蜂巢能源:布局短刀电池,未来可能进入小米供应链。


二、驱动与底盘系统:国产替代加速


小米汽车在驱动系统和底盘部件上采用国产供应商为主、国际品牌为辅的策略:
  1. 汇川技术
    • 核心地位:国内电驱系统龙头,为小米 SU7 Max 提供双电机版驱动系统,技术对标特斯拉,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8%。
    • 合作亮点:联合研发 V6s/V8s 电机,功率密度达 4.5kW/kg,支持零百加速 3.2 秒。

  2. 联合汽车电子
    • 核心地位:博世与上汽合资企业,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单电机电控系统,国内新能源电驱市场份额超 20%。

  3. 拓普集团
    • 核心地位:国内空气悬架龙头,为小米 SU7 提供空气弹簧及底盘结构件,2025 年 Q1 净利润增长 15%,产能利用率达 90%。
    • 技术壁垒:一体化压铸底盘部件减少焊点 70%,减重 15%。

  4. 博世
    • 核心地位:全球底盘控制技术领导者,供应 IPB 线控制动系统及 CDC 减震器,国内市场份额约 21.5%。


三、智能驾驶与芯片:英伟达 + 高通双芯片方案


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和座舱系统依赖高性能芯片及传感器供应商:
  1. 英伟达
    • 核心地位:全球自动驾驶芯片龙头,为小米 SU7 提供 Orin-X 芯片,算力 254TOPS,支持城市 NOA 功能。
    • 市场份额:2025 年全球自动驾驶芯片市占率超 60%,国内新势力车型渗透率超 80%。

  2. 高通
    • 核心地位:智能座舱芯片全球第一,骁龙 8295 芯片支持 5G-V2X 及多屏交互,国内高端车型搭载率超 70%。
    • 合作亮点:小米 SU7 座舱系统响应速度提升 30%,支持连续语音指令。

  3. 禾赛科技
    • 核心地位:国内激光雷达龙头,AT128 型号为小米 SU7 提供 128 线激光雷达,全球市场份额 26%,成本较法雷奥低 40%。
    • 技术突破:2024 年量产交付超 30 万台,配套 16 家主机厂。

  4. 欧菲智能车联
    • 核心地位:国内车载摄像头主要供应商,为小米 SU7 提供 800 万像素前视摄像头,ADAS 摄像头市占率约 15%。


四、电子与内饰:供应链本土化深化


小米汽车在电子设备和内饰件上强化本土供应链合作:
  1. 华域汽车
    • 核心地位: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供应车身结构件、座椅及车灯,2025 年 Q1 营收占小米供应链 15%。
    • 技术壁垒:车灯业务毛利率超 35%,LED 大灯渗透率达 90%。

  2. 福耀玻璃
    • 核心地位: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为小米 SU7 提供全景天幕及隔热玻璃,国内市场份额近 60%。

  3. 蓝思科技
    • 核心地位:车载玻璃及结构件供应商,配套小米 SU7 中控屏及仪表盘,2025 年 Q1 亏损收窄至 0.8 亿元。

  4. 常熟汽饰
    • 核心地位:内饰件总成供应商,为小米 SU7 提供 Alcantara 材质座椅及门板,合作开发环保材料。


五、行业地位与供应链趋势


  1. 技术合作深度:小米与宁德时代、英伟达等头部供应商建立联合研发机制,例如电池超电子通路技术、Orin-X 芯片定制化算法。
  2. 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供应商在电池、电驱、激光雷达等领域占比超 70%,成本较国际品牌低 10%-20%。
  3. 区域供应链整合:京津冀地区供应商占比 52%,北京亦庄工厂实现 “前店后厂” 模式,缩短交付周期。

总结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排名呈现 **“国际技术标杆 + 国内成本优势”** 的双轨制特征。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双雄并立,智能驾驶依赖英伟达和高通的芯片方案,而底盘、电子设备等环节则以拓普集团、华域汽车等本土企业为主。这种布局既保障了技术领先性,又通过本土化降本增效,为小米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