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上市公司股票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3 12:39:34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关于小米汽车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本身,其股价受汽车业务直接影响;二是小米汽车供应链中的多家上市公司,覆盖电池、零部件、智能系统等领域。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小米集团(01810.HK):汽车业务驱动增长


1. 上市状态与业务定位


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尚未独立上市,其业务整合在小米集团整体框架内。小米集团于 2018 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当前股价(截至 2025 年 4 月)约为 45 港元,市值约 1.1 万亿港元。

2. 汽车业务对股价的影响


  • 核心增长引擎: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表现强劲,2024 年交付量达 13.5 万辆,2025 年 Q1 交付量 4.8 万辆,超市场预期 20%。券商预测,汽车业务估值已占集团总市值的 35%,成为股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 产能与车型扩张:北京亦庄工厂二期预计 2025 年中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首款 SUV 车型 YU7 将于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市场,售价 30-40 万元,预计进一步拉动销量。
  •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如华为智界 S9、蔚来 ET7 改款降价)、美国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 25% 关税(可能影响欧洲出口计划),以及股东减持压力(如黑石集团 4 月套现 56 亿港元)。

3. 机构评级与股价展望


  • 高盛、大摩等机构看好汽车业务估值重估,目标价上调至 59-65 港元。
  • 短期波动:4 月受 SU7 事故(3 人死亡)及关税预期影响,股价承压,但长期仍依赖汽车业务放量。

二、小米汽车供应链上市公司


1. 电池与动力系统


  • 宁德时代(300750.SZ)
    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为小米 SU7 Pro/Max 版独家供应三元锂电池,标准版随机混装其与比亚迪的电池。2025 年 Q1 动力电池订单同比激增 200%,技术迭代(如麒麟电池)推动毛利率提升。
  • 比亚迪(002594.SZ)
    为小米 SU7 标准版供应磷酸铁锂 “刀片电池”,成本较宁德时代低 15%-20%,但能量密度略低。深度绑定小米产能扩张,2025 年市值突破 1.2 万亿元。
  • 汇川技术(300124.SZ)
    小米 SU7 驱动电机核心供应商,参股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其提供电驱系统,并联合研发 V6s 电机(21000rpm)。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8%,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2. 零部件与智能系统


  • 福耀玻璃(600660.SH)
    为小米 SU7 提供整车套汽车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侧窗等,技术对标高端车型。
  • 蓝思科技(300433.SZ)
    供应中控屏、仪表盘等智能座舱零部件,与小米在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深度合作。
  • 拓普集团(601689.SH)
    空气悬架、热管理系统供应商,获得小米 SU7 等车型定点,单车价值量较高。
  • 光庭信息(301221.SZ)
    智能驾驶软件核心供应商,承接小米 SU7 智能座舱系统开发,2025 年订单超 8 亿元。

3. 其他关键供应商


  • 华域汽车(600741.SH):车身零部件、内饰总成供应商,国内汽车零部件龙头。
  • 北汽蓝谷(600733.SH):与小米、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布局电池回收与储能。
  • 凯众股份(603037.SH):减震系统核心供应商,国内市占率超 30%,受益小米汽车销量爆发。

三、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1. 核心逻辑


  • 小米汽车销量增长:2025 年目标交付 30 万辆,SU7 Ultra(52.99 万元)和 YU7(30-40 万元)双车型驱动,供应链订单量有望持续攀升。
  • 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公司在电池、电机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蓝思科技、光庭信息与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

2. 风险因素


  • 行业竞争与价格战:华为、蔚来等竞品降价可能挤压小米汽车市场份额,影响供应链利润。
  • 政策与地缘风险:美国关税加征、国内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趋严可能冲击供应链成本与市场信心。
  • 供应链透明度:SU7 电池混装模式(宁德时代 / 比亚迪)引发的安全争议,可能损害消费者信任。

四、操作建议


  • 长期关注:小米集团(01810.HK)、宁德时代(300750.SZ)、汇川技术(300124.SZ),受益于汽车业务放量与技术迭代。
  • 短期波动:关注福耀玻璃(600660.SH)、蓝思科技(300433.SZ)等零部件供应商的订单兑现节奏。
  • 风险规避:警惕北汽蓝谷(600733.SH)等合作深度较低、业绩弹性不足的标的。

五、数据参考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业务关联2025 年预期增长逻辑
小米集团01810.HK汽车业务占比提升至 35%,SU7/YU7 双车型驱动销量增长券商目标价 50-65 港元,关注产能爬坡与 AI 手机渗透率
宁德时代300750.SZ小米 SU7 Pro/Max 版电池独家供应商,Q1 订单激增 200%技术迭代(麒麟电池)与全球化布局打开天花板
汇川技术300124.SZ驱动电机核心供应商,联合研发 V6s 电机,海外订单增长2024 年净利润增长 68%,分拆联合动力提升研发能力
光庭信息301221.SZ智能驾驶软件供应商,2025 年订单超 8 亿元与小米澎湃 OS 深度整合,适配全系车型

:以上信息基于公开数据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