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智驾水平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4 09:23:3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 SU7 的智驾水平在硬件配置、功能覆盖和实际体验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其表现既体现了科技公司的技术积累,也暴露出新兴车企在复杂场景下的经验不足。以下从硬件架构、功能表现、用户反馈、法规适配及竞品对比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硬件架构:高低配差异显著,高配版接近行业第一梯队


  1. 传感器配置
    • 基础版(21.59 万):搭载 1 颗 Orin 芯片(算力 84TOPS)、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无激光雷达,依赖纯视觉方案实现基础 L2 功能(如全速域 ACC、车道保持)。
    • Pro/Max 版(24.59 万起):升级为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新增禾赛科技 128 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00 米,点云密度 153 万 / 秒),配合亚米级高精定位系统,支持城市 NOA 和高速 NOA。
    • 硬件冗余:高配版采用 “激光雷达 + 视觉 + 毫米波雷达” 三重感知融合,理论上可覆盖 90% 以上的复杂场景,但实际表现受限于算法优化。

  2. 算力与芯片
    双 Orin X 芯片算力在 2025 年属于主流水平(华为 ADS 3.0 采用昇腾 610 芯片,小鹏 XNGP 采用 Orin X+Orin N),但对比特斯拉 FSD HW4.0(算力 300TOPS)和蔚来 NOP+(Orin X×4),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功能表现:高速场景稳定,城市道路仍需优化


  1. 高速领航(NOA)
    • 优势:在封闭高速路段表现成熟,加减速逻辑接近人类驾驶,自动变道果断,可识别锥桶、施工路段并提前预警。
    • 争议:部分用户反馈系统在夜间逆光、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误判率较高,曾出现因误识别 “幻影刹车” 导致后车追尾的案例。

  2. 城市领航(CNOA)
    • 功能覆盖:支持自动通过红绿灯、避让行人 / 电动车、绕行障碍物,但需依赖高精地图,且仅在 100 个城市开放。
    • 实际体验:在广州、上海等开放城市,系统可处理无保护左转、环岛等场景,但复杂路口(如多车道汇流)仍需人工接管。车主反馈 “接管率约 5%,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拥堵路段”。

  3. 自动泊车
    • 技术亮点:支持跨楼层泊车、记忆泊车、遥控泊车,垂直 / 侧方位车位识别率超 95%,但对斜列式车位或地锁识别存在困难。
    • 缺陷:早期版本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静态障碍物探测失效,2025 年 1 月召回 3 万辆 SU7 进行 OTA 修复。


三、用户反馈:褒贬不一,信任度待提升


  1. 正面评价
    • 性价比:全系标配高速 NOA,Pro 版 24.59 万即可获得城市 NOA,相比特斯拉 FSD(需额外支付 6.4 万)和小鹏 XNGP(选装 3.6 万)更具价格优势。
    • 生态联动:与小米手机、米家设备深度整合,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泊车,或联动智能家居(如到家自动开启空调)。

  2. 负面争议
    • 系统稳定性:部分车主反映车机系统偶发卡顿,激光雷达在 - 10℃以下低温环境可能出现故障,需重启车辆恢复。
    • 责任界定:高速 NOA 事故中,小米以 “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全程监控” 为由拒绝担责,引发用户对智驾安全性的信任危机。


四、法规适配:尚未突破 L3,政策红利待释放


  1. 自动驾驶分级
    尽管宣传中强调 “类 L3 体验”,但小米 SU7 未通过工信部 L3 级认证,法律层面仍属 L2 + 范畴。2025 年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允许 L3 级车辆上路,但小米未进入首批试点名单。
  2. 高精度地图依赖
    城市 NOA 功能需依赖百度高精地图,覆盖范围有限(如广州仅开放天河区、黄埔区),且受政策限制无法实时更新施工路段信息,影响实际可用性无法实时更新施工路段信息,影响实际可用性。

五、竞品对比:硬件堆料足,算法仍需追赶


维度小米 SU7 Pro华为问界 M9小鹏 XNGP特斯拉 FSD
硬件双 Orin X + 激光雷达昇腾 610×2 + 激光雷达Orin X+Orin N + 激光雷达FSD HW4.0 + 纯视觉
算力508TOPS400TOPS508TOPS300TOPS
城市 NOA100 城(需高精地图)全国(无图方案)50 城(无图方案)未落地
价格24.59 万起46.98 万起28.99 万起23.19 万 + 6.4 万选装
优势性价比高、生态联动算法成熟、无图方案泊车能力强、迭代快品牌认知度高、FSD 潜力大

总结:激进硬件与保守软件的博弈


小米 SU7 的智驾系统在硬件配置上展现了科技公司的 “堆料” 能力,但软件算法和场景覆盖仍落后于华为、小鹏等头部玩家。对于追求性价比和生态联动的用户,其高速 NOA 和基础 L2 功能已足够实用;但对城市复杂路况有高需求的消费者,建议优先考虑华为 ADS 3.0 或小鹏 XNGP。未来,随着 OTA 升级和高精地图覆盖扩展,小米智驾有望逐步缩小与竞品的差距,但需解决系统稳定性和责任归属问题以重塑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