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价格定位:覆盖主流与高端市场
- 标准版(21.59 万起):
- 与特斯拉 Model 3(24.59 万起)、极氪 007(20.99 万起)、小鹏 P7(22.39 万起)等车型形成直接竞争。
- 主打 “入门高性能”,以 21.59 万价格提供 700km 续航、220kW 后驱电机,零百加速 6.9 秒,性价比突出。
- 高阶版(24.59 万 - 29.99 万):
- 对标智界 S7(24.98 万起)、比亚迪汉 EV(20.98 万起),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 2.78 秒)、激光雷达等配置,进入 30 万级高端市场。
- Ultra 版(52.99 万起):
- 冲击豪华性能车领域,与蔚来 ET7(38.8 万起)、宝马 i4(44.99 万起)、保时捷 Taycan(89.8 万起)竞争。
- 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纽北赛道记录等参数,使其成为全球最快四门量产车之一。
二、核心产品力:科技与性能的双重突破
1. 性能表现
- 标准版:CLTC 续航 700km,后驱电机 220kW,零百加速 6.9 秒,满足日常通勤与轻度驾驶需求。
- Max 版:双电机四驱,总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性能接近保时捷 Taycan(4.0 秒)。
- Ultra 版:三电机系统,总功率 1130kW,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赛道性能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2.8 秒)。
2. 智能科技
- 智能驾驶:
- 全系标配 Xiaomi Pilot 系统,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
- Max 版与 Ultra 版搭载激光雷达、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 智能座舱:
- 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 + 后排小米 Pad 拓展屏,五屏联动。
- 骁龙 8295 芯片 + 澎湃 OS,支持语音交互、跨设备生态联动。
3. 豪华配置
- 内饰材质:Alcantara 翻毛皮、碳纤维饰板、Nappa 真皮座椅(Ultra 版)。
- 底盘调校: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CDC 可变阻尼、空气弹簧(Ultra 版)。
- 安全性能:51000N・m/deg 扭转刚度、铠甲笼式车身、14 层电池防护。
三、市场定位与竞品对比
维度 | 小米 SU7(标准版) | 小米 SU7(Ultra 版) |
---|---|---|
核心竞品 | 特斯拉 Model 3、极氪 007 | 蔚来 ET7、宝马 i4、保时捷 Taycan |
价格区间 | 21.59 万 - 29.99 万 | 52.99 万 - 81.49 万 |
性能 | 零百加速 2.78 秒(Max 版) | 零百加速 1.98 秒(Ultra 版) |
续航 | 700-800km(CLTC) | 630km(CLTC) |
智能驾驶 | 高速 NOA + 自动泊车 | 城市领航 + 端到端智驾 |
豪华配置 | 基础 Nappa 真皮、全景天窗 | 碳纤维套件、Alcantara 内饰 |
四、行业地位与用户评价
- 行业评价:
- 被《福布斯》称为 “让保时捷彻夜难眠的中国车”,其 Ultra 版以 52.99 万价格实现超跑性能,颠覆传统豪华车定价逻辑。
- 纽约时报指出,小米凭借供应链优势,在高性能电动车领域对国际品牌构成威胁。
- 用户反馈:
- 好评:性能强劲、智能生态完善、续航扎实。
- 争议:品牌溢价不足、内饰细节(如缝隙工艺)待提升、交付周期长(Ultra 版需等待 1 年)。
五、总结:小米 SU7 的档次定位
- 标准版:中高端纯电轿车,主打 20-30 万市场,以 “高性价比 + 科技体验” 吸引年轻用户。
- Ultra 版:高性能豪华电动车,冲击 50 万级市场,凭借 “超跑性能 + 智能生态” 挑战传统豪华品牌。
- 品牌定位:介于 “新势力” 与 “传统豪华” 之间,以科技属性突围,逐步建立高端认知。
结论:小米 SU7 通过多版本布局,在 20-80 万价格区间实现 “全覆盖”,其标准版是中高端市场的 “搅局者”,Ultra 版则是豪华性能车领域的 “颠覆者”,整体定位为中高端至高端纯电动轿车,代表中国品牌在智能化与性能领域的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