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米 SU7 Ultra 的核心亮点
1. 性能参数与赛道表现
- 动力系统: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双 V8s 电机 + V6 电机),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突破350km/h,百零制动距离30.8 米。这些数据远超传统燃油性能车,例如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的零百加速为 2.8 秒。
- 赛道成绩: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以2 分 09 秒 944的成绩刷新量产车圈速纪录,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2 分 11 秒 28);在纽北赛道创下6 分 46 秒 874的官方认证圈速,成为全球最速四门量产车。
- 电池技术: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 II 赛道版电池(93.7kWh),支持5.2C 超快充,11 分钟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CLTC 续航达 630 公里,兼顾赛道性能与日常使用。
2. 设计与配置
- 外观:采用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包括 U 形风刀、大前铲、碳纤维尾翼等,整车最大下压力达 285kg。提供闪电黄、珍珠白、曜石黑和鹦鹉绿四款配色,并可选装主动式尾翼、拉花等。
- 内饰:17 处使用碳纤维材质(如方向盘、车顶、中控台),搭配运动座椅、双拼色内饰(明黄、黑黄、黑红),并配备赛道条纹刺绣徽标。
- 智能系统:搭载小米自研的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Xiaomi HAD),支持 L2 + 级辅助驾驶,配备 11 个高清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及激光雷达(高配版)。
3. 价格与市场策略
- 定价策略:预售价曾高达 81.49 万元,但正式发布时直降 28.5 万元至 52.99 万元,形成强烈 “锚定效应”,凸显性价比。
- 市场表现:上市 10 分钟大定突破 6900 台,2 小时破 1 万台,三天内锁单超 1.9 万台,全年 1 万台的销售目标仅用 2 小时达成。
二、与其他车型的对比
1. 小米 SU7 普通版
- 价格区间:21.59 万 - 29.99 万元。
- 性能:双电机四驱版零百加速 3.6 秒,CLTC 续航 800 公里,定位中高端纯电轿车。
2. 小米 YU7(SUV)
- 预计售价:23.59 万起,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竞争特斯拉 Model Y。
- 亮点:采用环形投影屏替代传统仪表盘,支持 L2 + 级智驾,续航最高 820 公里(后驱版)。
3. 特别版车型
- 璀璨洋红特别版:选装价 9000 元,仅提供专属配色和轮毂,整车价格未超过 SU7 Ultra。
三、市场意义与行业影响
1. 对小米的战略价值
- 品牌高端化:SU7 Ultra 是小米向超高端市场进军的里程碑,雷军称其为 “创业 15 年来最高端的产品”。
- 技术标杆:三电机系统、超快充电池、端到端智驾等技术展示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研发实力。
2. 对行业的冲击
- 价格颠覆:52.99 万元的定价打破了传统豪华性能车(如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起售价约 180 万元)的高溢价格局,被网友戏称为 “不是保时捷买不起,而是小米更有性价比”。
- 竞争加剧:小米的 “高端普惠” 策略可能迫使其他品牌重新调整定价体系,推动新能源性能车市场的技术迭代。
四、用户争议与挑战
1. 老车主权益问题
- 初代 SU7 车主因新车性能大幅提升且价格差距缩小,担忧车辆贬值,部分用户称 “小米 SU7 变红米”。
- 小米推出 “限时改配” 政策,但改配需重新排队,且未对已交付车主提供补偿。
2. 品牌信任度
- 有用户质疑小米未来是否会再次推出更高端车型,导致现有产品快速贬值,影响品牌忠诚度。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的售价成为当前品牌最贵车型,其性能、科技与定价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引发强烈反响。尽管面临老车主权益争议,但其 “可街可赛” 的全场景适配、极致性价比及赛道成绩,仍使其成为国产高端性能车的标杆。随着后续车型(如 YU7)的上市,小米汽车的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但其能否在豪华市场持续突破,仍需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