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16 12:31:31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股
小米汽车股(关联标的:小米集团港股01810.HK)的表现与小米汽车业务的发展紧密相关。以下从核心业务进展、市场表现、竞争格局、政策环境及未来展望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业务进展:销量与盈利超预期


  1. 销量爆发式增长
    2024 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系列交付量达 13.69 万辆,首年销量超越 “蔚小理”(蔚来 1.13 万辆、小鹏 1.66 万辆、理想 3.26 万辆),接近特斯拉国产化后第一年的 14.8 万辆水平。2025 年 2 月上市的高端车型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开售 3 天锁单突破 1 万辆,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达 20 万辆,第二个 10 万辆交付周期缩短至 119 天,产能爬坡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财务表现亮眼
    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营收 328 亿元,毛利率 18.5%,第四季度毛利率升至 20.4%,超过特斯拉同期 17.9% 的毛利率。亏损主要源于自建工厂和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 241 亿元,同比增长 25.9%),但随着交付量提升,亏损环比收窄(2024 年 Q4 亏损 7 亿元,Q3 为 15 亿元)。机构预测,若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小米汽车营收有望超 820 亿元,2026 年或实现盈亏平衡。
  3. 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
    • 智能驾驶:推出端到端视觉语言大模型 Xiaomi HAD,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无保护左转决策速度较行业快 0.3 秒。
    • 动力系统:自研 V8s 电机转速达 27200rpm(全球量产最高),四电机系统总功率 2054 马力,支持原地掉头、圆规掉头等功能。
    • 生态整合:HyperOS 系统联动 8.2 亿台 IoT 设备,SU7 顶配用户中 42% 同时购买 3 件以上米家设备,形成 “人车家” 闭环。


二、市场表现:短期波动与长期潜力并存


  1. 股价走势
    2024 年小米集团股价因汽车业务超预期上涨 121%,但 2025 年 4 月受全球股市波动及高位配售影响,股价从 59 港元跌至 37 港元,跌幅约 37%。截至 4 月 16 日,股价报 42.2 港元,当日小米概念板块下跌 2%,反映市场对产业链短期情绪的担忧。
  2. 机构评级
    • 高盛:上调 2025 年销量预测至 35 万辆(原 29 万辆),2026 年至 65.5 万辆(原 48 万辆),目标价 38 港元,维持 “买入” 评级。
    • 大和证券:认为股价下跌是买入机会,上调 2025-2027 年盈利预测,目标价 60 港元。
    • 国信证券:给予 “优于大市” 评级,看好 AI 换机潮与汽车业务协同效应。

  3. 投资者情绪
    机构持仓比例较低(约 18%),散户占比高,反映市场对跨界造车风险的分歧。高瓴资本 2024 年 Q4 增持 2.1%,显示长期信心。

三、竞争格局:优势与挑战并存


  1. 核心优势
    • 性价比:SU7 系列平均售价 23.45 万元,标准版、Pro 版、Max 版销量占比分别为 28.6%、28.3%、43.1%,精准覆盖 20-30 万元主流市场。
    • 生态壁垒:3.96 亿 MIUI 用户为汽车业务提供低成本转化入口,用户购车后智能家居设备购买率提升 37%。
    • 技术储备:全主动悬架、48V 线控底盘等技术领先行业,SU7 Ultra 打破上海国际赛车场最速量产车纪录,强化品牌高端形象。

  2. 主要挑战
    • 市场竞争加剧:比亚迪 2025 年 Q1 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销冠,其 “天神之眼” 智驾系统、兆瓦级闪充技术等形成威胁。特斯拉通过降价和 FSD 迭代巩固市场份额,欧洲市场表现下滑可能倒逼其加大中国投入。
    • 产能瓶颈: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需月均 2.9 万辆,依赖北京亦庄工厂二期产能释放,武汉工厂主要生产家电,暂不涉及汽车。
    • 海外拓展滞后:小米计划 2027 年为出海元年,而比亚迪、蔚来等已在欧洲建厂,全球化布局落后。


四、政策与行业环境:补贴退坡与技术标准升级


  1. 补贴政策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以 “以旧换新” 为主,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最高补贴 2 万元,置换更新补贴最高 1.5 万元。地方政策如安徽省对 20 万元以上新能源车补贴 1.5 万元,间接利好小米 SU7。但补贴退坡趋势下,行业需转向技术驱动增长。
  2. 技术标准
    工信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要求 2025 年 L3 级以上车型占比超 30%。小米已布局全栈自研智能驾驶,SU7 Ultra 硬件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有望受益于政策红利。

五、未来展望:三大增长引擎


  1. 销量爬坡
    2025 年交付目标 35 万辆,若达成将带动营收超 820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0% 以上。SU7 Ultra 订单超 1.9 万辆,叠加 2025 年 Q3 上市的 SUV 车型 YU7,销量增长确定性较高。
  2. 技术迭代
    2025 年计划推出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400Wh/kg)、全场景语音交互等新技术,进一步拉开与竞品差距。
  3. 生态协同
    小米汽车用户中 42% 购买米家设备,HyperOS 系统接入 8.2 亿 IoT 终端,未来可通过软件订阅、数据服务等方式提升 ARPU 值。

风险提示


  • 产能不及预期:北京工厂二期投产进度、供应链稳定性(如宁德时代电池供应)可能影响交付。
  • 价格战加剧:比亚迪、特斯拉降价可能挤压小米利润空间。
  • 政策变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数据安全标准变化可能增加合规成本。

结论


小米汽车股短期受市场情绪和行业波动影响,但长期增长逻辑清晰:销量快速爬坡、技术壁垒巩固、生态协同效应显现。若 2025 年交付目标顺利达成,叠加 AI 技术赋能,小米集团估值有望向 “科技 + 汽车” 双轮驱动企业靠拢。投资者可关注 Q2 产能释放情况及 SU7 Ultra 的市场反馈,逢低布局具备长期潜力的标的。
小米汽车股